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的作用是:《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少年诗情》。在六年级时,学生已初步学习现代诗歌,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课内容是中学阶段现代诗歌的继续,为将来现代诗歌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全诗,运用诗歌朗诵的有关技巧,感受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
3. 重点,难点:
重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难点: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
二、教学策略:
1. 教学手段: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在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采用以朗读为主的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朗读教学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的指导朗读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能力的培养。
3. 学情分析:
(1) 学生特点分析:由于原上海班和统编版进行了合并,所以现在七(2)班的学生良莠不齐,没有几个学生会懂朗读,不知道如何掌握朗读技巧。
(2) 知识障碍上:由于这首诗的年代久远,所以在教学时要恰当联系时代背景,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写本诗的目的。
(3) 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朗读全诗,运用诗歌朗诵的有关技巧,感受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教学难点】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到你们我就羡慕你们。因为在座的少男就像初升得朝阳,充满力量;在座的少女就像鲜艳的花朵,充满生机。你们值得我们为之歌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何其芳的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板书课题、作者)
2、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作、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读,
3、同学评价。 4、请同学们谈一谈,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么样的?
5、老师泛读第一小节。
6、学生读其他三小节,并标出重音。
7、齐读。 三、再读诗作,体会感悟
1、诗的第一节一口气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具有怎样的共同点?
相似点: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充满希望。
2、作者希望歌声飞到哪里?为什么不是飞到耳朵里,而要飞到心里?
能感动青少年,引起共鸣。
3、“微风”和“阳光”代表着什么?
“微风”和“阳光”代表着“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4、诗人在第四节中提到“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更快,对于生活我 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希望!”这其中的“重新”和“又”说明了什么呢? 作者曾经年轻,充满梦想希望——曾经失掉了梦想希望——现在又重新年轻了,充满了梦想希望!
四、再次研读题目,深化巩固
1、 这首诗题目中所说“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通读全诗,这里的少男少女有什么更为深广的含义?
明确:这里的少男少女,其实不是实指,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和新的力量,所以诗人在这首诗中实际上是为新生活歌唱。
2、齐读本诗。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诗人用“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来作比。那么,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比喻我们的青春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想到的喻体,模仿诗歌第1小节,写一段歌颂青春的话。
反思:
优点: 在这次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初步学会了怎么读现代诗的方法。而且也能够注意结合诗歌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歌;对于学生所不了解的背景,通过老师的PPT展示,学生能够结合背景去理解诗歌蕴含的内容。朗读教学方法,老师的积极泛读参与,学生的学习气氛高涨,而且都敢于大胆地展现自我,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这一次的诗歌教学。
缺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是感觉有些赶,从容淡定还有些欠缺;对于诗歌的每一个小节的停顿,没有给予学生及时地指出,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