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8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6-30


《过万重山漫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准确领悟主体。 

2、突破语言层面,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深蕴的文化魅力和思维深度。 

3、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懂得“过万重山”与“第一个”的联系,正确领悟“三峡”的真正涵义,进行生命美育熏陶,提升生命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主题。 

2、教学难点:思考由“第一个”到“无数个”探险者,由“现实——历史——未来”三个漫想空间是如何展开的。 

3、解决重、难点的办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开展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学时艺术化的涉及“音、画”强化朗读、情境模拟表演、即兴演说、系列组图欣赏等综合实践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去体味语言文字运用之妙,以学生的思维激活文本的语言,以文本的语言点燃学生的心灵,开放心灵空间,在民主、和谐、亲切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哲理思辨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 

三、学法指导 

本单元学习重点是提炼文章主旨,本文是必选课文,课前可布置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杂志、音像资料等熟悉有关信息;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尽量有机插入与课文主旨有关的新信息,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点拨分析理解一些关键语段,让学生动用各种感觉,发散思维,主动探讨,各抒己见,给不同学生“秀出自己”的机会,体验研读文本后成功领悟的喜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具:课件、图片、音乐 

六、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三峡,是我国名山大川中最令人神往的地方之一。她那神奇险峻的景物,令无数英雄竞折腰。李白曾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表达喜悦之情:毛泽东用“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样生动的笔法赞美社会主义的杰出成就。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来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领略那奇美的景观。

余秋雨《文化苦旅》: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最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展示《长江三峡》风景图片,随图播出李白诗歌《早发白帝城》,配乐《长江之歌》,师生共同朗诵,由末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明确课题《过万重山漫想》,简要释题。 

(二)专题情境实践 

1、作者是怎样描述三峡风景的? 

(提示)提名一生朗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欣赏一组三峡沿途风光图,使学生在听觉与视觉的感应下,对雄伟、神秘、惊险的三峡特色有所领悟,自然引入对“漫想”的理解。 

2、“漫想”是“不加拘束地想”,“三峡”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作者产生绵绵的“漫想”呢?请同学们结合第二段中的关键语句来作回答。 

(提示)文中的排比句、比喻句、夸张局、设问句及动作描写的句子可以让学生品味。


3、提出问题:假如你就站在甲板上,面对如此壮观景象,你会想到什么呢?

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⑶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⑸千古兴亡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⑹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⑺面对汹涌的湍急的江流,航道的开辟者是谁?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是谁 ?

(三)理清作者的思路: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交代思路的句子以及“漫想”的内容,看看作者是否真的是“漫”想?

2、请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讨论发言 。

3、完成下表:

《过万重山漫想》思路:现实——历史——未来

面对三峡雄奇险峻的景色,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作者激动不已,思绪万千。但作者并未落入俗套,陶醉于眼前的景色,而是展开深沉的思考:由现实中的自己穿过三峡,联想到历史上“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进而联想到很多“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最后感悟出“难于计数”中的一部分,未来后人也将因此自豪。(仅作参考)

(四)作者为什么要“漫想”这些内容?想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1、请集体诵读11-12节。

2、讨论明确:讴歌开拓者,讴歌知难而进的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作参考)

(五)品味语言特点:

1、这篇文章,不仅想象新奇,发人之所未发,寓意深刻,而且语言简洁流畅。请同学们通读课文,体味这样写的好处。

2、紧扣“漫想”,用设问,内容决定形式;为表现“第一个人”的义无反顾,用排比增强气势,仍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六)课堂小结

(七)完成配套练习

(八)教学反思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过万重山漫想》复习练习
《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37页)
《过万重山漫想》导学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学设计9
《过万重山漫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5
《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4
《过万重山漫想》mp3音频朗读
《过万重山漫想》说课稿
《过万重山漫想》练习题
刘征《过万重山漫想》原文阅读
《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3
《过万重山漫想》参考资料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7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6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5
《过万重山漫想》教学设计4
《过万重山漫想》教学设计3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2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1
《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2
《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