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卡夫卡《梦》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8-10


《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相关常识;

2.了解课文的特点;

3.对课文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梦。

梦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睡眠时产生想像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通常是非自愿的。研究梦的科学学科称作梦学。做梦与快速动眼睡眠有关,那是发生在睡眠后期的一种浅睡状态,其特色为快速的眼球水平运动、脑桥的刺激、呼吸与心跳速度加快、以及暂时性的肢体麻痹。梦也有可能发生在其他睡眠时期中,不过比较少见。在进入深度睡眠时发生的入睡状态被认为和作梦有关。

梦是一种意象语言。这些意象从平常事物到超现实事物都有;事实上,梦常常对艺术等方面激发出灵感。

绝大部分的科学家相信所有人类都会作梦,并且在每次睡眠中都会有相同的频率。因此,如果一个人觉得他们没有作梦或者一个夜晚中只作了一个梦,这是因为他们关于那些梦的记忆已经消失了。这种“记忆抹除”的情况通常发生在一个人是自然缓和地从快速动眼睡眠阶段经过慢波睡眠期而进入清醒状态。如果一个人直接从快速动眼睡眠期中被叫醒的话(比如说被闹钟叫醒),他们就比较可能会记得那段快速动眼期所作的梦境(不过并非所有发生在快速动眼期的梦都会被记得,因为每个快速动眼期之间会插入慢波睡眠期,而那会导致前一个梦的记忆消失)。

真正的作梦只有在人类身上被直接证实发生过,不过很多人相信作梦也会发生在其他动物身上。动物已经确定会有快速动眼睡眠,然而他们的主体经验却难以确定。平均拥有最长快速动眼睡眠时期的动物是穿山甲。哺乳类可能是大自然中唯一,或者至少是最频繁的作梦者,因为和他们的睡眠模式有关。

也有人认为上述有关梦的解释是不科学的,梦只是人睡眠时的一种心理活动,梦中的心理活动与人清醒时的心理活动一样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梦中离奇的梦境是因人睡眠大脑意识不清时对各种客观事物的刺激产生的错觉引起的。如,人清醒心动过速时产生的似乎被追赶的心悸感,在梦中变成了被人追赶的离奇恐惧的恶梦,人清醒心动过慢或早博时引起的心悬空、心下沉的心悸感,在梦中变成了人悬空、人下落的离奇恐惧的恶梦。梦中经常能感觉到一些人清醒时不易感觉到的轻微的生理症状,是因人睡眠时来自外界的各种客观事物的刺激相对变小,来自体内的各种客观事物的刺激相对变强引起的。

梦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被人们完全认识,仍然是个谜。

2.介绍卡夫卡。

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的惊服。他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他从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等;长篇小说《审判》《城堡》《美国》(这三部长篇均是未竟之作)等。

卡夫卡的小说“体裁总是那么沉重、累赘,气氛总是那梦魇似的,主题总是那么无法解除的痛苦”,他善于把“可以识别的与神秘的”“极度主观的内容与严格客观的形式”“对实在的世界忠实准确的描绘与将实在世界加以梦般的、魔幻的分解糅合在一个框架之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作家和文艺评论家竞相探索他那独特的艺术手法,诠释他的创作思想奥秘,形成一股“卡夫卡热”。卡夫卡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作家之一”“传奇英雄和圣徒式的人物”,认为“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

卡夫卡的艺术创作深深影响了西方现代文学,他的作品被视为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以来的存在主义思想体系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他的揭示现实的荒诞、非理性和自我存在的徒然无望、苦痛、孤独感以及他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激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欧洲兴起的“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和在美国出现的“黑色幽默”小说等文学流派。

3.相关背景。

本文大约写于1914年至1915年,1917年首次发表在集刊《犹太人的布拉格》上,1919年收入短篇小说集《乡村医生》中。

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等。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4.学生默读课文,初知文意。

5.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课文记述了K的梦境,具有荒诞性,是非理性的,其主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合作探究

1.闭上眼睛,充分发挥想象力,再现K的梦境,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提供以下看法,学生练习前面对卡夫卡的介绍,讨论:课文仅仅是记述了一个梦境还是想表达什么?

对卡夫卡作品的几种看法:

第一类从神学观点出发,认为卡夫卡的作品将宗教的题材具体化了,描写了人的罪恶和神的宽宥。这类分析典型的代表当推布洛德。他认为卡夫卡的全部作品都是在寻求“与上帝恩惠的结合”;认为《审判》和《城堡》按犹太教教义表现了神的两种现身的形式:法庭和宽恕。托马斯·曼也认为卡夫卡是“宗教幽默家”。直至今天,仍有人认为卡夫卡的作品表达了东欧犹太人“虔诚”教派的世界观。

第二类是存在主义的分析。推动这一分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卡夫卡研读过丹麦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著作并深受其影响;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都视卡夫卡为先行者;存在主义哲学以人存在的本质为中心,将一切问题都归结到存在的本身和存在的意义两点上去。这些观点确实和卡夫卡的作品有不谋而合之处。卡夫卡的作品描写了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的孤独和恐惧;他认为事物的发展纯粹取决于偶然,人无法预测未来。他的晚期作品《狗的研究》被认为是借狗喻人,揭示了人的生存意义。

第三类是侧重于对卡夫卡的作品进行分析,侧重研究卡夫卡所处时代的特征:帝国主义的战争和社会主义的崛起;侧重于分析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卡夫卡的社会地位,认为卡夫卡的作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走投无路的绝望境地,表现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被异化的骇人画面,暴露了统治阶级、官僚机构的腐败实质。

第四类则是从卡夫卡的生平和心理入手。认为他的作品既然是他内心生活的反映,就一定可以在他的经历和内心活动中找到与书中的描绘相对应的事实,从而得到解开其作品意义之谜的钥匙。这一类的分析特别重视卡夫卡父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此为主线去解释卡夫卡的作品,认为完美的例子当推《判决》和《变形记》。然而据卡夫卡亲人后裔的回忆,卡夫卡的父亲并不是一个专横暴戾的父权的典型,所以有人认为卡夫卡的作品如《致父亲的信》其实是卡夫卡极敏感、极脆弱的病态心理的写照。卡夫卡1920年有过精神崩溃,所以他的作品,特别是晚期的作品晦涩难懂,近于梦呓,多反论悖论,按正常的逻辑往往难以解释。

3.课文的荒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内容──梦,本身具有荒诞性;(2)表现形式,卡夫卡的语言,跳跃式的写法。

4.为什么课文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明确:作品强烈的隐喻性及象征性,在看似荒诞的外壳下包裹着合理的内核。

四、作业

课后阅读卡夫卡的《审判》,进一步体会其作品特点。

附:板书设计



卡夫卡

荒诞性   非理性

隐喻性   象征性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卡夫卡《梦》原文阅读
《梦》赏析
《梦》同步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