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10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2-11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了解马克·吐温作品,体会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理清本文结构,提高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体会并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文学的兴趣。启发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尝试表现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结构特点,分析、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

    2.、体会、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

教学方法

    预习法、讲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表演法

教    具

    投影仪,课件微机,图片,有关表演的道具。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以课后“马克·吐温出版第一本书的故事”引出作者,认识作者。

    2、课前热身:

    教师启发学生:马克吐温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他的力量何以让一位出版商成为19世纪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傻瓜?

    简介作者(课件展示作者画像):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小说和其他作品,如他写的著名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受到全世界读者特别是少年读者的欢迎。他还创作了反映美国社会的著名小说,如《百万英镑》、《镀金时代》等,鲁迅曾经称他为“幽默作家”。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位幽默大师的文章。  (这一部分可以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材料,课上介绍。)

二、初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师生互动(一)

    学生小组内互动,师生全班内互动:

    自学生字词,并针对自读中对课文不懂的地方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加以整理。提交全班共同读议,予以明确。

    1)生字词(加点字):

    煞费苦心 滑稽 猝不及防  撰文  俗不可耐  言简意赅 戏谑  乳臭未干

    盛气凌人趾高气扬       诽谤  涉水过河

    2)新词语(课下注解有的除外):

    粗糙  花花公子  琐闻  苛责

    教师检查学生字词的自学情况后,组织学生就文章中不懂或有疑问的词句进行全班讨论,全班群策群力帮助解答,教师也参与到其中去。

    3、师生互动(二):“叔父离家外出了一周”,十三岁的马克·吐温独立办了一期《汉尼巴尔周报》,他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上几件事情中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归纳整理。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讨论,教师最后明确:

    共做了三件事情: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注脚。

影响是:作者办的周报引起了轰动,使这期报纸销量大增;作者初步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年幼的作者辛辣老练的文笔刮目相看。(第一、三件事情详写,第二件事情略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给课文划分层次。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出示投影,将课文层次结构明确展示: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

    第一层(1-3段)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第二层(4段)撰写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的文章。

    第三层(5段) 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注脚。

    第二部分(6—7段):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学习效果检测(出示投影):

    1、给加点汉字注拼音:

    A.涉水   B.粗糙   C.猝不及防   D.乳臭未干   E.趾高气扬  F言简意赅

    2、解释下列词语:

    A.煞费苦心:   B.猝不及防:  C.趾高气扬:  D.言简意赅: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差(  )    臭(  )     恶(  )     缝(  )  

      (  )      (  )       (  )       (  )  

    4、结合课文理解:文中“这是他开的小玩笑”中“这”指代的内容?

五、总结本节课内容,向课外延伸,教育学生应该礼貌待人。

    指名学生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和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先指名学生起来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小结。

    课外延伸:对于马克·吐温的讽刺风格你如何看待?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每件事都能用这种手法加以讽刺吗?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归纳明确。教育学生:文学手法是可以借鉴在写作中的,但并非可以到处适用,为人处事中,我们必须要尊重他人,因人因事而异。

六、作业。

    1、课堂检测

    2、基础训练积累部分

【板书设计】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第一部分(1—5段):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

                    三件事: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撰写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的文章。

                            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注脚。

                 第二部分(6—7段):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简述作者做的三件事?

    学生集体回忆作者做了哪三件事。

二、学生谈个人感受。

教    师引导:少年马克·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欢他的哪一点?(要求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地发表看法,体现学生的个性。)

    自由交谈、体现个性,回答老师的提问。

三、整体感知课文的素材详略编排:

    1、教师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结构层次的基础上,细读课文。

    2、学生细读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素材的详略编排。

    3、教师提问:在“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我”共做了三件事。作者对这三件事是如何安排详略的呢?

    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明确:详写了希金斯投河的报道,详写了如何讽刺了一个新来的外乡人,对这两个事件作者均写明了报道的写作原因、写作想法、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对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作者一笔带过。由此看,本文叙事所涉及的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写得清晰具体,在详略的安排上很得当,这些都值得我们以后写作时参考。

四、课文情节模拟表演

    师生共同欣赏文中详写的这两个事件。

    学生分两组,分别派代表模拟表演,展示这两个事件的经过。

五、品味课文的语言

    教师:我们熟悉了本文,并且欣赏了刚才的表演,我们有了更强烈的感受,马克·吐温的作品让人捧腹,让人深思,这得益于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举出一二例加以说明。

学生举例,如详写了第一件事时对人物的肖像描写,拟的标题以及注解。

    教师点拨:马克·吐温作品语言的独特风格,来源于他对生活对文学的热爱,来源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鲁迅说,马克·吐温“成了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则是不甘于这样的生活的缘故了。”

六、课文精彩片段阅读训练:

    阅读课文以下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我十三岁时,聪明伶俐。A我认为,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少见的聪明孩子。B那时,我在报上发表了一篇习作,非常出乎我的意料,这件事竟成了我们那地方轰动一时的新闻。C 我当时在一家印刷所当学徒,是一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D我的叔父让我也在他的报社干点事。”

    1、“的确,我也为此感到十分骄傲”一句是从原文抽出来的,它应该在(  )处。

    2、这句话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3、此处“骄傲”的意思是(      )                                            

  (1、C  2、在报上发表习作,而且引起轰动。 3、自豪。)

八、本课总结,联接生活,教育学生。

    学生总结本文的内容以及语言风格。少年时代人最富有创造性,同学们要在生活、学习中善于把握机会。

九、作业。

    1、日记练笔:读完课文,马克·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欢他哪一点?据此写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2、课下搜集一则幽默或讽刺的故事,课下讲给同学们听。

    3、根据自己生活中的见闻,试办一期16开大小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详)

                  撰写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的文章。(略)

                  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注脚。(详)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ppt课件(30页)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ppt课件(27页)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导学案3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ppt课件(19页)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导学案2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导学案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ppt课件(37页)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ppt课件(31页)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mp3音频朗读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第二课时)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ppt课件(57页)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ppt课件(13页)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表格式教案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8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复习资料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ppt课件8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ppt课件7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学案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ppt课件6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ppt课件5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说课稿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7
马克·吐温《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课文阅读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及练习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课堂实录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6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5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伽利略不轻信权威》教案及练习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山中避雨》《论语》六则教案及练习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ppt课件4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4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ppt课件3
《忆读书》《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3(内含课堂练习)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2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ppt课件2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ppt课件1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