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小学说课稿 >>
《孙中山破陋习》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1-14



  一、说教材
  这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课。其中,“破”是课文的文眼,首先交待因谁而破,突出姐姐活泼可爱的形象,重点介绍为何而破,缠足给姐姐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巨大痛苦,也深深刺痛了孙中山的心。最后点明何时而破,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了这个陋习。表现了孙中山爱憎分明,敢于反抗的品质,也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篇课文与本册教材中已经出现的《第八次》《卧薪尝胆》《军神》《掌声》《金字》等课文都属于写人记事的文章,构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人物专题。要让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和品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说学情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特别是对于课文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小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特别喜读故事。特别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都具有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和真挚的情感,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但对于课文的主人公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但由于受到时空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了解并不多。这是对学生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要求会写10个生字。掌握“挑水痛苦心疼”等由生字组词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培养语感。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孙中山爱憎分明,敢于反抗的优秀品质。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内容,感受形象,体会情感
    难点是:理解缠足造成的痛苦和伤害。
  五、说教法学法
    我认为,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要以学法为中心,教法要服务于学法。
    本课教学,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主旨”的设计理念,主要采取情境教学、以读促悟、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设计这些方法的出发点是学生,是学生的心智水平,落脚点还是学生,是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在生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使学生逐步习得和掌握这些方法。
  六、说教学准备和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按照四步法预习课文。一读(读课文,读字词)二查(查资料、查字典)三思(理解课文内容)四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重点是读熟课文,查找孙中山、缠足等有关资料。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熟读文本,吃透教材。于永正老师说,在挖掘教材上,下多大气力,都不足为过。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其次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这里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复习回顾,导入新课——二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是突出重点、精读感悟——四是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第一步,复习回顾,扣题质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富有情趣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我会这样导入新课,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不少写人记事的文章,你一定对他们记忆犹新吧,请说出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为什么?(学生会说,我喜欢军神中刘伯承,他有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我喜欢《卧薪尝胆》中的勾践,它有励志图强的精神,我喜欢《第八次》中的布鲁斯王子,它有百折不挠的意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本课的在教材中的地位比较特殊,是最后一篇课文,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简单梳理,有助于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体系)。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人物,他就是孙中山。指导书写,孙是本课生字,这是一个有趣的汉字,左边的子就是儿子的意思,右边是个小,比儿子小一辈的就是孙。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子的最后一笔是提,还要注意左右匀称。在课本上,把这个字认真描红一遍。(苏教版教材很重视写字教学,每课生字都安排了描红,我们要用好这个资源。)
  出示:孙中山画像,你对孙中山有哪些了解?(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这是一个了解学情的环节,同时有助于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的一个故事。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陋习是什么?为什么要破等)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为读者,拿到一篇文章,总有先睹为快的心理。特别是在扣题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因此,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通读文本,整体感知。)读书之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整体感知以后,进行学情反馈。
  首先出示本课生词,采取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检查指导。重点指导
  “挑柴、空闲”等由多音字组成的词语。
  然后交流读书的收获: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发言,在交流中理清叙述顺序和结构(孙中山爱憎分明的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按照叙述顺序先讲了孙中山的爱——喜欢姐姐,再讲了孙中山的恨——恨缠足,最后讲了——破陋习。)(课标要求,从三年级开始要初步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了列标题把握内容的方法。)板书
  第三步突出重点、精读感悟
  有的学者曾用“模模糊糊一大片,简简单单一条线”来形容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的差别。这话很是让我们感到汗颜和尴尬。的确,语文既要考虑字词句段篇,又要兼顾听说读写练。但是,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的着力点。通过扎实细致的教学,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目的。具体到这一环节,要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句段,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以境促读,以读传情,充分感受人物形象和品质。
  板块一:抓住人物反差,激发探究兴趣。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孙中山为什么喜欢姐姐,姐姐有哪些优点?学生会联系具体语句说出,姐姐很能干,洗衣烧水插秧挑柴样样都行。姐姐很懂事,一有时间就陪他一起玩。姐姐很活泼,喜欢唱歌。
  我会这样引导学生,多好的姐姐呀,怪不得孙中山这么喜欢她。带上这种感受,夸夸这个好姐姐。(充分理解姐姐活泼可爱的形象,为感受姐姐的变化做铺垫。)
  2、出示第7自然段。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姐姐变了。发生了什么变化?本来经常唱歌的姐姐,现在不唱了,孙中山再也听不到姐姐的歌声了。)说得好,联系上下文对理解内容和人物很有帮助。(学生还会说,原本活泼可爱的姐姐,现在不笑了,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读,读出沉默寡言的形象。
  3、把第1/7自然段组合起来,男女生接读,男生读以前的姐姐,女生读现在的姐姐。在反差中引导学生质疑,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姐姐为什么会变?究竟发生了什么?)
  板块二:感受缠足的残忍,体会给姐姐带来的痛苦。
  出示第三自然段,自读思考,妈妈在干什么?(妈妈给姐姐缠足)读出具体的句子。一道一道的缠,缠的松还是紧,为什么?(紧,怎么知道的?从姐姐的反应中看出来,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真会读书,抓住细节,对理解内容很有帮助。)再读,读出这种痛苦。
  为了加深理解,我会引入图片和民谚,对课文进行补充。一是缠足后的脚部变形的图片,相机介绍,缠足会造成骨骼严重变形,感受其残忍。二是“小脚一双,眼泪一缸”,进一步感受姐姐的痛苦。再读,学生的理解会更到位。(之所以补充这些内容,是因为课堂是一个开放、生成的系统,这些内容能够对文本进行有益的补充,加深对缠足及其造成的痛苦的理解。因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资源意识,只要适合引入,需要引入,就要为我所用。)
  正因为这样,以后的几个月——引导学生再读第7自然段。
  创设语境,妈妈给姐姐仅仅缠了一次吗,为什么?(学生会说,不是,一次不会缠出那个样子,真聪明。有的学生说,不是,因为第7段有“以后的几个月”。真会读书。还有的学生说,查找资料知道,缠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天都要忍受这样的痛苦。真会学习。)
  原来,缠足是一个如此漫长的过程,那些日子里,肯定度日如年,引导学生再读。
  板块三:读好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
  看到姐姐痛苦的样子,孙中山和妈妈的反应会怎样?
  自读3.4.5.6自然段,分别画出描写孙中山和妈妈的语句,多读几遍,看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读完以后,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合作探究之后,进行班级汇报。这一环节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生成性,我会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相机指导。
  班级汇报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重点比较:两人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一样的是心疼。(孙中山,提示语心疼,语言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妈妈同样心疼,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房门)
  不一样的是,孙中山坚决反对(不该去做)妈妈无可奈何(叹了口气、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能促使学生内化文本语言,产生角色体验,在入情入境的氛围中与文本、与人物的共鸣。(可以采取两个层次,一是加旁白,读出提示语,二是直接读对话入情入境。)
  第四步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1、文章是照亮灵魂的一面镜子,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写下来。(按照读写结合、以读带写的语文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实现情感和能力迁移。)
  2、推荐阅读《不懂就要问》、《孙中山毁神像》等故事。(因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无非是个窗口。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实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设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板书:
                 24、孙中山破陋习
                   爱  恨  破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孙中山破陋习》ppt课件3
《孙中山破陋习》课文原文阅读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6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5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4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3
《孙中山破陋习》ppt课件2
《孙中山破陋习》ppt课件1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实录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2
《孙中山破陋习》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