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静默草原》学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2-06


《静默草原》学案
寇凯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纯朴、简洁、深情、睿智、哲理性的语言风格
2、通过对比和人的感受来写草原特点的写法
3、学习欲扬先抑、层层递进、卒章显志的手法
技能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培养学生能抓住文眼,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情感思路的能力
3、赏析蕴涵深意的句子的方法技巧
情感目标
1、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以及作者对草原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2、让学生在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感知中丰富情感体验。
3、学习作者“善忘”与“静默”的人生态度,陶冶性情。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对比和人的感受来写草原特点的写法
2、欲扬先抑、层层递进、卒章显志的手法
3、体会简洁纯朴语句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及人生哲理
三、知识链接:
本文是八年级上册《原野放歌》单元里的讲读课,是草原牧歌的重点篇章是草原人写草原人自己眼中的草原特点。学习本文首先要连接前面的课文《敕勒歌》(古人眼中的草原),并为下节课《草原散章》(外乡人眼中的草原)做铺垫。
四、学法指导
1、用草原歌曲创设意境,背诵《敕勒歌》导入新课,走进作者(提问练习一)
2、用“纠错法”分组分段读课文,锻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读书的能力(练习二)
3、用“小组互测法”强化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结合练习三)
4、用“小组讨论法”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情感思路(结合练习四)
5、用“启发式”研讨探究解决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练习五、六)
6、“小组交流式”完成本节写作训练题。(练习七)
|、学习反思:归纳小结:
《静默草原》习题
一、填空:本文作者是( ),( )族作家。他与歌手( ),画家( )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初一时曾学过他的文章《 》。
判断下面句子朗读节拍的正误:
1、脚下的/ 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 /远方与天际/ 相接。
2、人在这里/ 挥动/ 双拳咆哮/ 显得可笑,蹲下/ 嘤嘤而泣/ 显得可悲。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补充完整词语:
前眺( 瞭望( 前zhān(  )  景随  
摩suō(  咆哮(   ) 面颊(   )  迥然不同
四、本文的文眼是什么?用书中的原文或自己的语言填空:
草原的特点是草原给人的感受是:
作者对草原的情感是 作者的人生感悟是:
五、研讨下列问题:
1、作者用什么方法突出草原的特点的?2、作者是怎样层层递进突出对草原的情感的?
3、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文章为何以“静默草原”为题?
六、品味下列句子
1、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2、 “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3、 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4、“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七、写作训练: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写你心目中的草原印象,一百字左右。
参考题目:《梦中,我来到草原》、《假如我是草原人》
八、学习反思与归纳小结:
蒙古民族素有“马背民族”、“草原雄鹰”的称誉,马和诗歌是蒙古人的两只翅膀。当我们想到蒙古人,当们想到蒙古人,给我们的第一个感觉?(豪放爽朗粗犷……)然而在这篇散文中让我们感觉到了蒙古人的另一特征:细腻柔情。在我国当今文艺界就有三个人以他们的细腻柔情征服了很多人。他们就是草原三剑客: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 以及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鲍吉尔原野。他们三人在创作中都充满了细腻与柔情,他们对自己的故乡和民族念念不忘,他们的个性谦逊低调,本色质朴。
五(3)文章为何以“静默草原”为题?
草原的美不可看,只可感受。它的美不在可视、可听之中,而在沉思,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久久地、默默地沉思。
六(1、)草原牧人生在草原长在草原,与草原是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他们深深的了解草原热爱草原,所以他们看草原是用心去看。这就是草原之子的对家乡的细腻、柔情、深沉的爱。 (2.)有句话说“有比较才有差距”人与阔大无边的草原相比,自然就显得渺小与微不足道了。而此前,人背负着种种世俗之事,荣誉、地位、权利、金钱……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拐杖”“人文背景”,人因此以为自己至高无上,骄傲、自大……然而面对草原的宽厚仁慈、自若坦然的阔大无边的胸襟时,人所拥有的一切就显得可悲、可笑了。所以作者说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竟然”一词突显了人面对草原的感受以及“处境感”。这就是草原给人自由感同时给予人的另一种体会“不自量由”“局促”。)“拐杖”“人文背景”指人背负的种种世俗之事,荣誉、地位、权利、金钱……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拐杖”“人文背景”,人因此以为自己至高无上,骄傲、自大……。
(3)、如何理解作者将自己比为“母牛”“烈马”
分析:母牛、烈马都是食草动物,是草原上最常见最普通的动物。它们生长在草原上,草原养育了它们。草原是它们的故乡,它们的母亲。虽然二者的性格完全不同,母牛温顺,烈马暴躁,但它们面对草原面对故乡时,却表现出了类似的多大行为,表达了同样的感情——对草原的如同对母亲的深沉的爱,细腻柔情。再这里,作者自比母牛烈马,实际上是作者的两种不同的心境。无论是怎样的心情,面对草原,作者的内心总是能得到宁静。这是草原豁达的胸襟对我(作者)的感染。
4、分析:善忘实际上是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是一种对荣誉金钱地位等的不计较……“在静默中观望”是一种坦然自若的不张扬的沉稳。观望未来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永葆一颗纯净的心。静默一词始终贯穿全文,从草原的特点“辽远而苍茫”“不可看,只可感受”等始终暗含着看草原应以用心去感受,这种感受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作者站在草原上“凝立冥想”最后以“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点明题旨
小结:
这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草原的特点,而是通过写人的感受来写,而且是草原人特有的感受来写。写出了草原之美,不在可见的美色,不在可听的美声,美不在城市人的景观,美不在美丽的语言,美在无言,美在静默,美在草原放牧者在静默中对于水草自由的想像和感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静默草原》导学案2
《静默草原》ppt课件(24页)
《静默草原》教案10
《静默草原》ppt课件(25页)2
《静默草原》教学实录
《静默草原》练习题
《静默草原》教案9
《静默草原》阅读练习及答案
《静默草原》教案8
《静默草原》表格式教案8
《静默草原》教案7
《静默草原》课堂实录
《静默草原》ppt课件(25页)
酒泉市第三中学《静默草原》引导自主学习方案
《静默草原》导学案
《静默草原》教案6
《静默草原》说课稿
《静默草原》教学设计5
《静默草原》教案4
《静默草原》ppt课件4
《静默草原》ppt课件3
《静默草原》自主学习方案练习
《静默草原》ppt课件2
《静默草原》原文阅读
《敕勒歌》《静默草原》同步练习
《静默草原》同步练习
《敕勒歌》《静默草原》ppt课件1
北师大版《敕勒歌》《静默草原》教案及练习
《静默草原》ppt课件1
《静默草原》教案3
《静默草原》教案2
《静默草原》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