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价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能说出有关长城的历史。
2、 能了解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3、 能解读长城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
二、学习重点:
解读作者对长城价值的评价,把握作者对民族关系、民族发展的观点。
三、学习导航:
(一) 检测预习:
1、 了解作者
葛剑雄:1945年生,浙江人,( )学家,本文选自《 》
2、 读准字音。
断壁残垣 遏制 狭隘 冬烘
未谙事宜 批驳 畸形 沧桑
桓道济 迄今 妄断 余韵
3、 解释词语
众志成城 强词夺理
流风余韵 自圆其说
不言而喻 莫名其妙
未谙事宜
4、 你了解长城形成过程中的哪些情况?
(二)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证了那些论证方法?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三) 探究发现:
1、 综观全文,作者对有关长城的哪些看法提出了质疑,甚至是批判?
2、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者对这一观点持否点态度,为什么?
3、 作者从哪些角度阐述了长城历史上在民族团结中所起的作用?
4、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提出了怎样的呼吁?
(四)、观点直击
1、作者认为“长城的价值”何在?
2、作者对关于长城的一些说法持批判的态度,认为“精神上的长城早已没有存在的基础”,“物质上的长城”“还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价值”,应把握长城“放在中国历史中来认识它的价值”,请你谈谈自己的观点。
(五)成功舞台:
1、把你对长城的理解和感悟写成一副对联。
2、为长城被遴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写一段颁奖词。
资源链接:
1、 走近作者:
葛剑雄(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15日出生于浙江湖州。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的著名专家。
本人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著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简明中国移民史》合著)、《中国移民史》、《往事与近事》、《泱泱汉风》、《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葛剑雄自选集》、《行路集》、《碎石集》、《千秋兴亡》(主编)、《长城的价值》等及论文百余篇。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所以一般人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42351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32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