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2.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且富有创意的解读。
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方法】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诵读文本,整体感悟。
【课堂类型】
单元知识梳理课:赏析指导及示例:《长恨歌》
重点学习课:自主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
单元小结课:主题式单元活动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的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学,诵读、探究、赏析 、讨论式教学,比较式阅读、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1课时 课题:长恨歌
课堂设计:
【活动内容设计】
1.学习“赏析指导”,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2.诵读《长恨歌》,学习“以意逆志”赏析诗歌的办法。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活动过程及策划】
一、导入:“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说明这两首诗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所以清人赵翼指出,白居易“即无全集,而二诗已自不朽”(《瓯北诗话》)。
二、分学习小组活动,再次朗诵诗歌,研究探讨情感线索。
三、品味诗歌语言,找出带有明显情感色彩的景物描写,分析其用法,并进行归类。
四、结合作者情况和写作的背景,分析诗歌的写作主题。
五、作业:
1.搜集有关杨李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2.改写《长恨歌》,文体不限,互相批阅,互相修改。
第2课时 课题:湘夫人
课堂设计:
【活动内容设计】
自主赏析《湘夫人》,分析文中“比兴”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
【活动过程策划】
一、知人论事,知作者识作品。
二、整体感知,品读诗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诗歌。
三、诵读体味,熟读诗歌,直到成诵。
四、品味语言,总结楚辞的特点。
五、作业:
1.背诵全诗。
2.试选择一篇浪漫主义的诗歌与《湘夫人》进行比较,并写下自己的体悟。
第3课时 课题:拟行路难(其四)
课堂设计:
【活动内容设计】
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
【活动过程策划】
一、诵读感知,梳理诗歌的情感变化历程。
二、分析诗歌比喻、反问手法的运用。
三、结合鲍照的生平及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形势,体会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从《拟行路难》看,南北朝时期,知识分子的处境怎样?
五、对比阅读《拟行路难》与李白的《行路难》,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拟行路难》对于唐代诗歌的影响。
第4课时 课题:蜀相
课堂设计:
【活动内容】
自主赏析《蜀相》并研究中国的“诸葛亮”情结。
【活动过程】
一、解题,弄明白诗人以“蜀相”为题的用意。
二、探究讨论。
1.标题为“蜀相”,为什么诗歌却从祠堂入手写起?
2.分析诗作从哪些方面写诸葛亮的?结合杜甫身世,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诸葛亮辅佐刘禅匡济艰危,尽忠蜀国,死而后已是英雄;而诗人虽报国无门,却仍心忧民生,你认为诗人杜甫算不算一位英雄?
4.结合《蜀相》反映的唐代社会现实,思考为什么人们称杜甫为“诗圣”?
三、作业:
1.积累有关诸葛亮的诗词。分析中国人对诸葛亮的推崇。
2.将此诗改写成现代诗歌或散文。
第5课时 课题:书愤
课堂设计:
【活动内容设计】
自主赏析《书愤》并探究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过程策划】
一、诵读感知,完成学案相关的题目。
二、诗歌探究:
1.结合律诗的特点分析本诗押韵的特点,并指出有什么好处?
2.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对本诗的诗歌形象与情感进行分析。
三、梳理探究:
1.联系陆游生平,体味分析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感。
2.积累陆游吟咏诸葛亮的诗词,结合作者生平,与杜甫的生平进行比较,寻找二者的异同。
第6课时 课题:单元小结
课堂设计:
【活动内容设计】
单元主题式活动
【活动方案策划】
活动一: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分析方法,结合本单元的几位诗人的生活背景,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描述出他们各自的写作风格。
活动二:选择本单元推荐的诗歌进行改写,用散文的形式重现诗歌的意境。同学间互相批阅、修改,并推荐优秀作品,整理成文稿。
活动三:学生分小组举行诗歌朗诵比赛,看谁搜集背诵的和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诗歌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