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五年级下 >>
《灰椋鸟》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4-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图体现以读为本,读中内化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适时适度的有效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读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读中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理解,读中想象交流,读中积累内化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受到情感熏陶,启发思维,健全学生个性,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导,质疑激趣。
   1、同学们,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处一个地球。平时,在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哪些鸟儿?
   2、同学们见过“灰椋鸟”吗?(生答:没有。相机板书课题,重点指导:椋 liáng)
   3、难怪大家对它充满了好奇。那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质疑)
    设计思路:通过谈话引导,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动机,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其实有些问题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地浏览一下课文,想一想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2、交流汇报,理清层次。
    (1)、学生说灰椋鸟的外形。(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出示灰椋鸟的投影片)
      师:这样的外形,在作者的眼里觉得灰椋鸟怎么样?(生答:根本就不好看。)
      师:根本就不好看,所以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反问句来强调她的看法。我们一齐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了解了灰椋鸟的外形是一点儿也不好看。你还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生答:归林的情景)那么,课文中哪几小节写的是这些场面呢?(三、四、五自然段)
    (3)、第二、六小节分别讲了些什么呢?
   3、教师小结:课文主要写了四个部分的内容。先写灰椋鸟的外形,再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等候灰椋鸟归来,接着写灰椋鸟归林的场面,最后写作者的感想。
     设计思路:让学生快速阅读,理清课文层次,意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梳理、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精读课文,互动感悟。
    课文四部分的内容当中,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部分内容呢?(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
  (一)、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同学们,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让我们跟随着作者选择好位置,静静地等候灰椋鸟归林吧!
     1、师读第三小节,渲染情境。
     2、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四小节。无论你看到的,还是你听到的,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读第四小节)
     3、学生汇报交流:
     (1)、生朗读句子,相机出示句子。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整群整群、数百米、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等重点词语来谈感受,体会鸟的多和壮观。
       ②、文中哪些词语突出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排空而至、浩浩荡荡)指名读这两个词语,读出壮观的气势。
       ③、观看课件,学生练读这段话,体会灰椋鸟的壮观场面。
       ④、齐读。
     (2)、除了看到的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朗读,相机出示句子)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①、指名读,谈感受。
       ②、如果你现在就是归林的灰椋鸟,你会怎样倾诉一天的见闻和收获,或者你是如何呼唤和应和自己的同伴和儿女呢?(学生想象说话,并抓住“倾诉、呼唤”这两个词指导学生练读,体会语调的变化。)
       ③、齐读。
   4、教师小结:作者置身在刺槐林内,眼前是鸟儿飞舞的身影,耳畔是鸟儿悦耳的鸣叫,这一切统统交织在一起。作者先写了看到的排空而至的情景,再写了鸟儿欢乐的鸣叫,很有条理地展现了当时的情景,自然流露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5、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再次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吧!(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思路: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加上教师的相机引导、点拨,让学生真正领悟了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达到了学生与教师、作者、文本的和谐对话。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儿越来越少了,可是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它们在林内尽情地飞舞,尽情地欢唱。同学们,让我们继续用心去感受灰椋鸟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吧!
   1、请在小组里自学第五自然段,找出你们喜欢的写鸟的句子,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们喜欢的原因。
   2、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巡视时,提示:发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不要轻易放过,自己多读几遍,把你喜欢的感觉读出来。)
   3、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1)、生读句子,谈感受。
    (2)、师:灰椋鸟是“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在作者的眼里根本就不好看,而此时此刻,是大自然赋予它们无穷的魅力。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像是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作者不由得发出惊叹。
    (3)、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②、练读;③、齐读。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1)、生谈感受,感情朗读。
   (2)、师:同学们,刚刚排空而至的那么多灰椋鸟,此时全部栖息在刺槐林中,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情景,那就是——“百鸟争鸣”。所有的鸟儿都在引颈高歌,所以,作者听起来才好象“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
   (3)、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去听一听百鸟争鸣的情景。这么多同学举手,认为自己读得好的都站起来读。
   4、如果说刚才灰椋鸟归林的时候,是一首动听的奏鸣曲,而此时百鸟争鸣就汇成了一曲雄浑的交响乐。谁能完整地展示一下现在林中的情景呢?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思路: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全员参与,纷纷读议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互动。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作者在兴奋之余,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请一位同学朗读最后一小节。
   2、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
   3、正是因为林场工人为它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灰椋鸟才得以快乐的生活着。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的由衷感谢,以及对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欣慰。
  四、介绍作者,升华主题。
   1、介绍作者及生平事迹。
   2、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3、读完课文,听完了歌曲,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作者说些什么?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4、再次有感情地最后一小节。
    设计思路:介绍作者、欣赏歌曲,这两个环节的安排,为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架设了心灵沟通的桥梁,产生了情感共鸣。作者的理想追求和崇高精神境界深深感染了学生,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灰椋鸟》课文原文阅读
《灰椋鸟》flash课件1
《灰椋鸟》同步练习
《灰椋鸟》教学反思
《灰椋鸟》说课稿
《灰椋鸟》课堂实录
《灰椋鸟》教学实录
《灰椋鸟》ppt课件3
《灰椋鸟》ppt课件2
《灰椋鸟》ppt课件1
《灰椋鸟》教学设计4
《灰椋鸟》教学设计2
《灰椋鸟》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