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聆听西藏》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5-11


设计摘要
 
教学题目
《聆听西藏》
课    程
语 文
学时安排
1课时
年 级
2013级文秘4班
所选教材
语文出版社  赵大鹏主编 《语文》(拓展模块)
设计依据
依据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所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设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社会性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以一名导游的身份从感受神秘的西藏风光入手,主动从直观可感的美景走入文中,再通过把握课文情感脉络、研读课文主旨等环节,认识西藏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体味作者对西藏的情感,完成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1、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在感受、理解与对比中去欣赏西藏的“美”。 
②过程与手段:采用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化手段,将平淡的文字转化成音、色、意巨美的画卷,展现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文教材,实现助学助教功能。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感受神秘的西藏美景入手,认识西藏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体味作者对西藏的情感,实现对审美情趣和心灵的塑造。
2、学习内容 
①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语文》拓展模块散文鉴赏单元。该单元共有4课。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是藏族青年作家扎西达娃的代表作,完美地体现了他“含蓄、深沉”的艺术风格。 
②学习形式: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运用“仿真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激励竞赛法”,以学生为个体,结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特征,以导游的身份带团进入西藏,并组织游客(学生)聆听西藏,理解课文内容! 
③学习结果:认识西藏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体味作者对西藏的情感,实现对审美情趣和心灵的塑造。 
3、学习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文章的情感脉络及作者对西藏的景仰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  
4、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是2013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组织、协调、应变能力,掌握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应岗位必备的知识与专业技能,能从事导游、旅行接待、展览讲解、宾馆、餐饮业等工作。喜欢竞争、有好胜心理,也喜欢信息化媒体,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旅游资源的认知规律是:
1.不陌生:学生对古诗不陌生,小学大纲中要求必背诗歌篇目是80首,中学大纲中要求必背诗歌篇目是34首,学生有古诗学习经历。 
2.不喜欢:古诗语言高度凝练、意境传神,可以说,融大美与大雅于一体,但过往的古诗学习,不讲意境,一味要求背诵,使学生一听“古诗”二字,脑中马上浮现“背诵”二字,实在是头痛欲裂。 
3.不了解:虽然不陌生但因为不喜欢,使很多学生始终没有走近古诗,深入了解过它。
三、教法学法设计
项目教学法:以导游的身份,以课前西藏景区讲解为项目,调动学生积极性。 
情景教学法: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营造真实的教学实境,激发兴趣,因材施教。  
诵读法:示范、配乐诵读、美读。  
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自主探究法: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给定条件,让学生去合作探索,完成作品,体会成功的愉悦,增加学习信心。
  四、学习活动组织
教学
环节
 
 
导 
(15
分钟)
 
 
 
 
 
 
 
 
 
 
(10
分钟)
 
 
 
 
 
 
 
 
 
 
 
 
10
 
 
 
 
课 文 小 总
 
教学内容
 
1、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2、学生自制课件《神秘的西藏》,并熟练讲解。
3、《走进西藏》《聆听西藏》MP3下载、传唱。
 
 
一、运用仿真情境教学导入课文 
1、倾听歌曲《走进西藏》,说说你对西藏的了解与认识。
2、由学生用自制课件《神秘的西藏》介绍西藏的 文化、风土人情、优美的自然风光。
西藏,这片从古海中崛起的高原,弥漫着浓郁的神 秘气息,如何了解、认识这片神秘土地上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本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西藏的通道,让我们随着这位藏族作家一起聆听西藏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作者介绍:  扎西达娃:藏族青年作家。1959年生。1974年毕业 于西藏拉萨中学。1979年(20岁)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短篇小说《朝佛》《沉寂的正午》《导演与色珍》等,其中主要代表作品有《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西藏,隐秘岁月》,《世纪之邀》等。另有长篇小说《骚动的香巴拉》。
 
2、题解: 
聆听的含义是什么?本文标题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可以先设悬念,研读课文后再明确。明确:这篇散文是西藏土生土长的青年作家在向读者倾诉他眼中、心中的西藏文化、西藏人形象,同时,也表达了渴望读者用心来走进西藏、了解西藏的心愿。因此,“聆听”一词很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对西藏人、西藏文化的敬慕景仰之情,意为凝神倾听。 
3、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作者观点,从三个部分中找出或总结出最能概括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三、研读课文 
1、在预习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分部分朗读、齐读课文。  2、梳理文章思路 
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结构例文,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了什么?
明确: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结构例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小标题“太阳”,描述了西藏人在聆听自然,在聆听神的启示。
藏族,这个曾驰骋沙场、勇猛剽悍的民族在历史的变迁中变成了憨头憨脑、昏昏沉沉坐在太阳底下冥想的温顺的民族,但在这表面之下,这个民族实际上在进行着集体的思索,“在同一时刻集体进入了冥想”,他们 在聆听,在冥想,聆听严酷无情地摧残着人类同时又将宝贵的彩色投在海拔很高的高原上烘托出一种美与欢乐的大自然,在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的对比中,西藏人明白了一个伟大的教义:“人类并不伟大”。西藏人在太阳下正是在聆听宇宙,并悟出了“这个非人类的伟大 思想”,神秘的西藏佛教正是体现了西藏人聆听的结果。
第二个小标题“黑夜”。
可以概括为:“我”在聆听西藏文化凑响的神秘圣歌,而这圣歌正是民族文化的圣歌,是“我”灵感的源泉,是创作的源泉(表达西藏文化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有人曾说:如果没有西藏文化作为背景,西藏作家的作品比汉族作家写的还汉精髓魅力文章以闪回式叙述方式扫描了古老而现代的西藏,又以四句疑问表现西藏民族文化对“我”的影响。
第三个小标题“夏日辉煌”。 
概括为:“我”聆听出西藏(人)的心声,揭示了西藏的可爱可敬之处。文章先从自己写作感受写起,对比了冬天与夏日,冬天寒冷、静谧,令人头脑清醒、思维活跃,是创作的好季节;夏日灿烂、火热、躁动、辉煌,那时发生的一切令人难忘、引人遐思。如果悉心体会,会发现这两个季节与文章前两部分有着某种象征性联系,冬天——黑夜,夏日——太阳。西藏人坐在太阳下冥想的精华孕育了“我”在黑夜里创作的灵感。接下来,文章较为集中地描述了西藏冬天最令人振奋的祈愿大法会。在西藏人对未来佛、对千佛的呼唤与期待中让我们发现了西藏人的美好:虽然自然与现实如此残酷,让西藏人认识到幸福、和平、安宁还很遥远,但那是一个美好的理想,西藏人给未来永远持乐观态度。西藏人的祈愿貌似憨钝,实则充满睿智。
四、把握主旨 
文章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明确:三个标题统摄在“聆听西藏”之下:西藏人在聆听自然、人生;“我”在聆听西藏人,聆听西藏人 悟出的哲理;“我”呼唤人们来聆听西藏。
 
学生活动
 
 
学生
 
 
 
听完音乐,请 学生简单说说对西藏的了解与认识。
学生使用课前 自制的PPT课件,以 导游的身份向我们介绍西藏。
 
 
老师介绍,学 生作笔记。做知人 论文。
 
 
 
 
看着课题,让学生思考“聆听”的意思,猜想一下作者想让我们聆听西藏的什么?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理解三个部分的大致内容。
 
 
 
 
 
将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部分 重点进行研讨(老师协调),运用集体智慧,合作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比一比哪个小组更 为优势。  
 
 
 
 
 
 
 
 
 
 
 
 
 
在集体讨论时,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老师作最后总结(板书)。
课堂
思考
练习
1、课文为什么以“聆听西藏”为题,而不是以“介绍西藏”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2、“太阳”“黑夜”“夏日辉煌”三个部分之间在内家上有什么联系?
 
 
 
课堂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西藏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作为将来可能从事导游服务 的你们,很有必要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更多的人走 进西藏、了解西藏、认识西藏,对西藏人、西藏的自然风光、西藏文化产生敬慕景仰之情。
 
作业
布置
 
西藏有太多的迷需要我们去探索,
 
八、板书设计及教学后记
1、板书设计
太    阳            自然     神的启示
(人类并不伟大)
聆听西藏     黑    夜            西藏文化的圣歌
(灵感的源泉  创作的源泉)
夏日辉煌            西藏人的心声
(祈愿大法会  幸福、和平、安宁还很遥远, 但那是一个美好的理想---西藏人的可敬可爱)
2、  教学后记 
本课遵循基础课程教学要服务与专业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以信息化为载体,让学生经历一次难忘的情景体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亮点是因材施教,利用学生导游身份,通过丰富的课程和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去认识西藏,感受作者对西藏的景仰之情,完成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审美情趣的提升。不足之处就是学生讲解、讨论的时间有点长,课堂节奏有点慢。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聆听西藏》ppt课件3
《聆听西藏》教案1
《聆听西藏》ppt课件2
《聆听西藏》ppt课件1
扎西达娃《聆听西藏》原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