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2.小组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鼓励多人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从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不侵犯人类)、晚上活动(不骚扰人类)、常吃的食物(不伤害人畜),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四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3.用上“先──再──然后”自己说说松鼠搭窝的过程。
4.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5.请同学合上书,看下面这些句子,仔细辨析存在的问题。(语言要力求准确)
a.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经常”说明并非都在高处活动。)
b.因为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好象”表示猜测,并非肯定,体现作者行文措辞的慎重,可见作者写作的科学态度。)
c.松鼠不敢下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 “有人说”说明后面的内容是听说的,不能完全肯定,如果去掉,反而不严谨了。)
d.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稍微”是程度副词,表示程度之轻都能惊动松鼠,从而表现它的警觉。)
e.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通常”说明并非绝对,而指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说明观察之仔细,表达之准确。)
6.下列是《辞海》中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课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辞海条目是简洁、准确的文字,是对松鼠的科学介绍。而法布尔的文章中加入了很多文学的表现手法,是文艺性的说明文)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7. 引入科学小品的概念。
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科学小品有什么样的功用和长处?你能根据这篇文章进行一些概括吗?
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特点是往往采用一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文学是手段,传播科学知识才是其目的。既然是小品文,一般短小精炼,千字左右,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
科学小品避免了一般说明文的枯燥,既力求知识科学性,又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多种修辞方法、还可以有想象联想等,总之,通俗生动,富于情趣,便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叶永烈说:“科学小品是小中见大,尺幅千里”。
8.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
②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