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上有过宗族性的血缘组织的民族不乏其例,但像中华早期文明社会中所见的 宗族组织与政治权利同构的情形,却属罕见。古代中华文明中,宗庙所在地成为聚落的中 心,政治身份的世袭和宗主身份的传递相合,成为商、周文明社会国家的突出特点。政治 身份与宗法身份的合一,或政治身份依赖于宗法身份,发展出一种治家与治国融为一体的 政治形态和传统。 中国古代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其基本特点就是宗法性社会。这里所说的“宗法性社 会”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并无褒贬之意,乃是指以亲属关系为其结构、以亲属关系的原理 和准则调节社会的一种社会类型。在宗法社会中,一切社会关系都家族化了,宗法关系即 是政治关系,政治关系即是宗法关系。故政治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都依照宗法的亲属 关系来规范。这样一种社会,在性质上近于梁漱溟所说的“伦理本位的社会”。伦理关系 的特点是在伦理关系中有等差、有秩序,同时又有情义、有情分。因此,在这种关系的社会 中,主导的原则不是法律而是情义,重义务而不重权利。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本位的社会 是脱胎于古宗法社会而来,是不错的。 从早期中国文化的演进来看,夏、商、周的文化模式有所差别,但三代以来也发展着一 种连续性的气质,这种气质以黄河中下游文化为总体背景,在历史进程中经由王朝对周边 方国的统合力增强而逐渐形成。而这种气质在西周开始定型,经过轴心时代的发展,演变 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气质。这种文化气质在周代集中表现为重孝、亲人、贵民、崇德。重 孝不仅体现为殷商时期繁盛的祖先祭祀,在周代礼乐文化中更强烈表现出对宗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