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了解小说《复活》的故事梗概及主要人物。
3.把握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一篇文章《世界上最美的坟墓》长眠在墓中的就是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
二、作者介绍
托尔斯泰,全名为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
三、《复活》介绍
小说讲述了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朵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不过,作品的后面部分,渐渐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托尔斯泰的力量和弱点,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
写作背景: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四、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2.借助工具书,理顺生字诗音,明确生字词含义。
① 臃肿:过度肥胖或肥大,转动不灵。
② 养尊处优:处于尊贵地位,过优裕生活。
③ 一刀两断: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④ 摇摆不定:指心意犹豫不决,来回变化。
⑤ 妩媚:形容女子姿容美好,可爱,柔媚的风格。
⑥ 斜睨:斜着眼睛看。
⑦ 炯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⑧ 发窘:感到为难的,显出窘态。
五、整体感知
1.请复述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参考: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斯洛娃,刚开始她没有认出他,而是用惊讶和探问的神情望着他,当他问起他们的孩子的时候,她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她把他当作可利用的有钱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聂赫留朵夫请求她宽恕时,她仇视冷漠,最后还向他投以那种想要取悦男人的笑。
2.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时准备跟卡秋莎说哪些事情?
明确:聂赫留朵夫原来准备请求得到卡秋莎的宽恕,并说要帮助卡秋莎上诉,还准备向卡秋莎提出要和她结婚。
3.卡秋莎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
明确:卡秋莎不仅不以自己的身份为耻,似乎还觉得心满意足,甚至引以为荣。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自主查找托尔斯泰的名言。
板书设计:
探监
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卡秋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