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1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5-08 |
河北省邯郸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小题。 “非虚构写作”这一散文写作潮流的兴起,虽受到20世纪60年代风行于美国的“非虚构文学”的启迪,但两者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一,“非虚构文学”主要是针对小说而言,它的主要对象是小说而非散文,而“非虚构写作”专属散文这种文体。其二,“非虚构文学”强调将“新闻性”渗透进文学创作中,而“非虚构写作”恰恰相反,它力图去新闻化和意识形态化。即是说,在“非虚构写作”这里,“新闻性”并非它的必备要素,这一品质使它既不同于西方的“非虚构文学”,也与传统意义上的报告文学拉开了距离。“非虚构写作”的价值在于:它既淡化了以往报告文学作品过于意识形态化、新闻报道化和人物故事过于程式化的要求,又匡正了近年来散文写作中愈演愈烈的自说自话、背向现实的个人化写作倾向。“非虚构写作”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它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现场直击式的“介入性”写作姿态。它强调民间立场,个人视角,原生态生活细节的展示。此外,“非虚构写作”一方面注重“实录”,重视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一方面又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它常常带着明确的主观意愿介入社会现实生活,对某一重要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因此,“非虚构写作”既不是现实生活的表层化罗列,也不是一地鸡毛的碎片化书写,而是散文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这正是它广受读者欢迎,并成为散文界新的写作潮流的根本原因。 但在肯定“非虚构写作”的思想价值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的缺失,这就是散文性的不足或审美性的淡薄。笔者阅读了近年出版的几部较有影响的“非虚构写作”代表作,实事求是地说,这些作品的题材和内容有很强的现实性,其社会批判和道德思考颇具深度,生活细节和文献资料也足够真实,但在散文的审美性方面却令人失望,未能使人感受到散文这种文体独具的美。 那么散文的审美性从何而来?散文在展示思想上无法与哲学相比,在记述史实上它逊色于历史,在社会批判方面比不上政论,所以,散文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味道,即区别于别的文体的独特审美性。当然,这种审美性不应是托物言志的小感伤,不应是没完没了的抒情,而应美在适当,美在节制,美在自由自在,美在法 | |
| 标题: |
河北省邯郸市201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 文件大小: |
1247K |
| 文件格式: |
doc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