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淮上遇便风》
一、字词解释
①浩荡:形容河宽水盛。
② 清淮:点出淮河水色澄澈。
③ 天共流:水天一色。
④ 喧卑地:喧嚣低湿之地。卑地:低湿之地。卑:低。
⑤ 沧溟:指水弥漫貌,常用以指大海。
二、翻译
清澈的淮河浩浩荡荡与天际共流,长风万里吹送着远离故乡的归舟。
最怕夜晚停泊在喧闹的低湿之地,只愿驶入沧海去自由自在地遨游。
三、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病故。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四、赏析
一二两句描写现实。淮水浩荡,与天共流,水天一色,交相辉映。长风万里,吹送归舟,顺风顺水,轻快如飞。意境何等壮阔,气象何等雄浑,感情何等欢悦。后两句描写浪漫的想象。诗人发愁,因为晚上船不得不停泊在狭窄而吵闹的小港口。结尾笔锋一转,顿生豪情。但愿乘长风里 ,破白浪滔滔,驰入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海,只有在这浩渺辽阔的天地中,诗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大自由大自在!全诗现实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感情层层推进,一泻千里,表层流露的是乘风破浪之快意,而深层表达的则是诗人豪迈壮阔的情怀。迹其生平,诗人数次上书朝廷,于朝政无所回避,疾愤群小,屡为佞人所冤陷,其“愤懑之气,不能自平”,故有“吹入沧溟始自由”之想,意即冲破一切人为羁绊,求得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诗人就是这样借江流天地、长风万里、沧溟浩渺来抒写自己豪迈不羁,壮志凌云的自由之情。
五、中心
宦海浮沉,人生苦短,诗人不管是贬官降职,流放他乡,还是为人构陷,壮志未酬,不管是路遇不平,前途凶险,还是思有郁结,心灵不展,他们都能够在观照自然,神游天地的审美愉悦中解除痛苦,超越自我。是天地山川赋予他们包容万象的博大胸怀,是江河湖海赋予他们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是自然造化赋予他们自由奔放的生命激情。
六、赏析补充
1. 从全诗看,首句中“天共流“的作用是描绘水天相连的浩荡景象,营造壮阔氛围,并与诗尾照应。
2. “和”表示是对《淮上遇便风》这首诗的唱和。
3. “应愁”句和“吹入”句具有比较的关系。
4. “应愁”表示想到“晚泊喧卑地”会发愁。
七、赏析
此诗为作者和友人舟行淮河之作,抒发行舟淮河之上得遇便风之快感,表现了诗人放情万里的豪壮心怀。“浩荡清淮天共流”,“浩荡”点出河宽水盛,“清淮”点出水色浪激,“天共流”是说水天一色。只此一句,既写出了沧波浩瀚之势,又写出了登舟如行青冥的快意,加之“长风万里送归舟”,让诗人凭虚御风,不久即可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应愁晚泊喧卑地”句写诗人感到忧愁,惟恐晚间停泊之地既喧闹又低下潮湿;并由此推出下句“吹入沧溟始自由。”从这富于启发和象征意义的诗句中,使人想象到诗人冲决羁绊、背负青天作逍遥游的胸怀。联系诗人在朝之日,就曾疾愤构陷之徒,“愤懑之气不能自平”,“嵘竑于胸,一夕三起”,这“吹入沧溟”之想,实是诗人清白、高远精神世界的写照。
这首诗从“浩荡清淮天共流”到“长风万里送归舟”,再到“吹入沧溟始自由”“ ,都是写乘“便风”的快意,其感情是层层递进的。其中,前两句是现实,末一句是遐想。无现实而写遐想便没有生活基础,无遐想而只写现实则淡而无味,二者相辅相成。其次,“ 应愁晚泊喧卑地”一句十分巧妙。这一“垫句”,也是诗中“波折”。从“垫句”而言,是为了给下句蓄势,通过一收一放,让语势更加酣畅。从“波折”而言,正是由于对船泊喧嚣卑湿之地的忧虑,才更显得对“吹入沧溟始自申”的向往,令人读后产生痛快淋漓之感。
此诗立意高远,耐人寻味。诗的前两句既写出了沧波浩瀚之势,又写出了归途顺风行舟的快意。“送归舟”则是诗人阔别故乡、归心似箭的真情流露。诗尤贵在曲曲中陡生新意,“遇便风”而生云帆沧海之思:“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从这极富启发和象征意义的诗句中,可见诗人欲冲决羁(jī)绊、无拘无束地遨游沧溟的强烈愿望和广阔胸怀。诗人在朝之日,就曾疾愤构陷之徒,这“吹入沧溟”之想,是诗人清白、高远的思想写照。
苏舜钦的《和〈淮上遇便风〉》抒写万里行舟,快风顺水的大自由大自在。“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应愁晚泊卑喧地,吹入沧溟 始自由。”一二两句描写现实。淮水浩荡,与天共流,水天一色,交相辉映。长风万里,吹送归舟,顺风顺水,轻快如飞。意境何等壮阔,气象何等雄浑,感情何等欢悦。后两句描写浪漫的想象。诗人发愁,因为晚上船不得不停泊在狭窄而吵闹的小港口。结尾笔锋一转,顿生豪情。但愿乘长风万里,破白浪滔滔,驰入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海,只有在这浩渺辽阔的天地中,诗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大自由大自在!全诗现实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感情层层推进,一泻千里,表层流露的是乘风破浪之快意,而深层表达的则是诗人豪迈壮阔的情怀。迹其生平,诗人数次上书朝廷,于朝政无所回避,疾愤群小,屡为佞人所冤陷,其“愤懑之气,不能自平”,故有“吹入沧溟始自由”之想,意即冲破一切人为羁绊,求得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诗人就是这样借江流天地、长风万里、沧溟浩渺来抒写自己豪迈不羁,壮志凌云的自由之情。综上所析,宦海浮沉,人生苦短,诗人不管是贬官降职,流放他乡,还是为人构陷,壮志未酬,不管是路遇不平,前途凶险,还是思有郁结,心灵不展,他们都能够在观照自然,神游天地的审美愉悦中解除痛苦,超越自我。是天地山川赋予他们包容万象的博大胸怀,是江河湖海赋予他们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是自然造化赋予他们自由奔放的生命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