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学设计3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1-0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字的起源
    (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形象地展示汉字的发展
    (2)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关心汉字的发展。
    (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书写规则,了解汉字中的民族文化气息,并且有助于鉴赏书法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理解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
    教学难点:对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的理解并能正确地解决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悠悠中华五千年,中国有着太多太多让外国人仰慕的东西,包括四大发明,文字等等,而汉字则是见证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去感受中国的灿烂文明。
   二、推进新课
    1、了解一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1)古埃及圣书字               (2)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3)中美洲的玛雅文            (4)印度的梵文
  (5)汉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都浓缩于汉字母语之中,它以独特的形式,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文化,每一个汉字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字王国,去领略神奇的汉字文化吧。
    2、汉字的起源
  据你所知或猜测,汉字是怎么来的?
  (1)结绳记事说
  《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2)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纬?乾?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離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 卦,山字的古文;兌卦,泽字的古文。
  (3)仓颉造字说 《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古文献,都说汉字是在黄帝时代由仓颉、沮诵两人创造的。
   《淮南子•本经》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到底是什么人呢?传说他是黃帝的史官,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联盟共用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用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4)图画说
    現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3、汉字的造字方法
    (1)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 
    (4)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4、引申——两种用字法:
    (1)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2)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5、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
    (2)金文
    (3)小篆
    (4)隶书
    (5)草书
    (6)楷书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和了解了汉字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内容包括体会汉字如何起源于图画,介绍汉字的几种主要造字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情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使我们感受到汉字的极大魅力,培养了我们的爱国情怀。
    四、课外延伸
    1、课后“小试身手”
    2、利用汉字结构巧猜字谜
    a、孔子上山(岳);
    b、千里姻缘一线牵(重);
    c、日落香残,了却凡心一点(秃);
    d、江边点起两盏火(淡)。
教学反思:
   作为世界上通用时间最长,表意最简洁最丰富的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丰厚的馈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室内没装多媒体,再加上资料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不足。再加上学生从军训的劳累中走进课堂,效果不如预期,看来授课如打仗,天时、地理、人和要三者皆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学习资料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学案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ppt课件5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ppt课件4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案2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ppt课件3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ppt课件2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同步练习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案1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ppt课件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汉字的起源》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