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五年级上 >>
《红树林》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9-29


《红树林》课堂实录

灵宝市第三小学 何晓晓

一、主题入手,引入课文

师: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奇观)我们一起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也观赏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片树林,(板书树林)大家看到树林,脑海里浮现什么画面呢?

生:树林里肯定会有很多树木。

生:树林里有参天大树。

师:但是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我国南疆边陲的海南岛琼山去欣赏那里的一片海底森林——红树林(补充板书)。齐读。

师:红树林是红色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欣赏下红树林的美景吧!

(出示红树林方面的相关的图片,把大家带进那片神奇的世界里。)

师:看了红树林,知道了红树林并不是红色的树林,那为什么会被取名红树林呢?

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资料。(出示资料)

二、目标知方向。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欣赏红树林的美景吧!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出示:

1、能独立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喜欢红树林的原因,体会红树林的精神。

师: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让我们朝着目标出发吧!

〔评析〕:课前伊始,出示目标,使学生在上课时就明确了学习目的,使学生学有方向。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看自学提示。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读不准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红树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书中原文回答。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红树林的?请同学们运用列提纲的方法给课文2—5节加小标题。

(生自学)

师:大家刚才学得那么认真,但不知效果怎样?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测?

1、检测词语。(指名读,齐读)

纵横交错   栅栏   硕大   庞大  抵御  树冠  芳馨  

婀娜  倘若  抵御  绚丽多姿   盘根错节  贫瘠不毛

〔评析〕:词语的检查,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个环节。目标中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此环节检测了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2、师:红树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红树林是海上奇观。

生:它是一片绚丽多姿的世界。

生: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

生:它是幽静而神奇的仙境。

生:它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卫士。

师:那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生:从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几个方面来介绍红树林的。

师:你概括的真全面。

〔评析〕: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是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此处教学层次清晰:1、红树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了红树林?学生既对文章有了整体感知,也提高了概括的能力。

师:作者在海南岛琼山看到的海底森林红树林,犹如仙境般迷人美丽,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喜欢上红树林的。

四、合作交流。

师: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温馨提示:(1)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原因。(2)文章的哪个部分或者哪个自然段使你有着这样的感受?抓住重点的句段,精读理解,并做好批注。(3)自学完后,在组内交流。

〔评析〕:这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体悟的过程,学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谈理解,为下面的合作交流做一个铺垫。

学生自学后交流。

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可是,我们不仅要欣赏同桌的精彩,还要欣赏别人的精彩。谁来当领头兵,敢第一个说,你想汇报哪个自然段?

1、交流第二自然段。

生:我喜欢红树林,因为红树林是海上奇观。正是涨潮的时候,一片密密麻麻的红树林浸没在海水里,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浮荡在海浪之中。我从“密密麻麻、一顶顶”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红树非常多,长得非常茂盛。

生:红树林还浸没在海水里,一般的树都是生长在土里的,不会在海水里生活,所以红树林是浸没在海水里,基本上被淹完了,说明红树林是很神奇的。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那么,你能读读这句话吗?(生读)

师:你读出了红树林浸没在潮水中的美,那么,潮退了以后呢?谁接着交流。

生:一会儿潮退了,红树带着海泥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出现在海滩上。啊,我的眼前变成了一片绚丽多姿的世界。海风吹来,绿浪翻滚,欢迎我这来自北国的远客。我从“婀娜”这个词语体会到红树像一位少女一样,特别美。

师: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那样,红树像个少女,身姿婀娜,还带着芳香。这样的红树林是怎样的?

生齐:红树带着海泥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出现在海滩上。

师:不够婀娜,倒是感觉比较粗壮,再读一读。

生齐:红树带着海泥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出现在海滩上。

师:所以作者要感慨……

生齐:啊,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绚丽多姿的世界。海风吹来,绿浪翻滚,欢迎我这来自北国的远客。

师:北国的远客,你知道红树林在欢迎你吗?你看到了什么?

生:海风吹来,绿浪翻滚。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海风吹过红树林的声音,很舒服。

师:你闻到了什么?

生:我闻到了海泥的芳馨和花儿的香味。

师:所以,远方的来客,你会感叹……

生齐:啊,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绚丽多姿的世界。

2、交流第三自然段。

生:这简直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我知道人们一般用“世外桃源”这个词语来形容很美的地方,这时用“世外桃源”来形容红树林,可见它非常神奇非常美。

师:那么这世外桃源是怎样的呢?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齐读:“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硕大的树冠。树干,低的二三米,高的十来米,东扯西拉联织成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树枝上盛开着红的、白的花朵,微风中逸出淡淡的幽香。”

师:面对这个景色,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生:这里太美了,真想住下来。

师:它美在哪儿?

生:因为这树是盘根错节,弯弯曲曲的,还纵横交错,它非常地美丽和漂亮。

师: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说明了什么?

生:红树特别多,特别茂盛。

师:所以它能够形成一张……

生齐:绿色之网。

师:它有这样美的形态,还有花,花还有香味,这一切让我感叹,让我陶醉。所以作者会说……

生齐:我被这幽静而神奇的仙境陶醉了,好像在梦中走进了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

师:孩子们,你被什么陶醉了?

生:我被这幽静而神奇的仙境陶醉了

师:因为它有一株株……(引读)

生齐: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硕大的树冠。

师:这树冠不够大,它是“硕大”!说明什么?

生:说明了红树林很茂密。

师:对呀,这么茂密的红树林怎么在你们那变得这么平淡?再来试一试。

生齐: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硕大的树冠。(师生合作)树干,低的二三米,高的十来米,东扯西拉联织成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树枝上盛开着红的、白的花朵,微风中逸出淡淡的幽香。   

3、交流第四自然段。

师:谁接着交流。

生:我想汇报第四自然段。突然,树枝上啪啪的响声打破了宁静。保护区的专家笑着告诉我:“这响声是告诉人们,一棵新的小红树降生了。”从这句我体会到红树有自己的繁殖特点,红树还很惹人喜欢,因为它降生的时候自己降生,不(直接)告诉别人,而是用“啪啪”的响声告诉别人它降生了。

师:哦,这棵小红树苗像个小孩子一样,很可爱。那么,红树的这种繁殖方式叫什么?

生齐:胎生。(师板书)

师:有没有小朋友要补充的?

生:我觉得它的胎生很奇,因为一般的树是从苗长起来的,胎生一般是人的特点,所以我觉得它很神奇。

师:很神奇,是吧?那就让我们来见证这神奇的时刻。(播放视频)这就是胎生苗,飘落于地,扎根于土。(引读)你还想汇报哪个自然段?

4、交流第五自然段。

生:我想汇报第五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它既不要肥沃的土质,也不要温室般的环境,只是默默地把根须扎进贫瘠不毛的海岸,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支柱根。”我觉得它不需要一些回报,也在默默地工作。所以说在植物世界里它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卫士。(师板书奉献)

师:还有没有小朋友补充?

生:我也划的是这句话,但是我要补充几个关键词,就是“卫士”“海啸”,“卫士”让我想到了那些解放军战士要尽自己很大的努力,甚至牺牲自己去报效祖国。还有海啸,海啸可能在自然灾害中毁灭性最大,但是这些树不怕自己死掉,去减少海啸带来的自然灾害。所以,红树林它真的是具有奉献精神的卫士。

师:红树林是把自己所有的的兄弟姊妹连成一个整体去抵御狂风恶浪,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红树林是怎样把兄弟姊妹连在一起的。(出示图片)这是一株独立的红树,但是它的根系多么地庞大啊,这就是它的支柱根,咱们可以想象如果有一片红树林的话,(学生感叹)完全可以抵御海啸。

师:正是由于他们默默奉献,对大自然毫无所求,数百年来,它们给海南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安宁。人们视它为“保护神”“风水树”。红树林是海上奇观,是绿色长城。让我们来赞颂红树林吧!(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具有像红树林一样的精神,你能说说吗?

生:比如清洁工。清洁工总是不怕脏,不怕累,默默地奉献自己,把美好的世界留给我们。

生:还有老师,老师为了教育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

……

师:是呀,我们生活中这些默默奉献的人还有很多,愿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那作者仅仅在赞颂红树林吗?

生:不是,他也在赞颂像红树林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们。

师:是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以后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更方便于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以课后习题“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为合作议题来统领全文的学习,使学生在读、悟出体会红树林的美、神秘、神奇以及红树林的品格。

五、总结学习,结尾升华

如果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如果说不看看钱塘江大潮,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美雄奇的景象;那么,我们可以说:不看看红树林,就没有真正的看过奇异壮观的海。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远观了红树林,近赏了红树林,还了解到他那在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胎生繁殖的特点,从中感受到了红树林无私奉献精神。

〔总评〕:

1.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北师大教版教材更重视在学习中渗透方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列提纲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红树林》时老师让学生给课文的2至5自然段加小标题,以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列提纲的能力。在交流红树林的精神时,老师引导学生这篇课文的写法是“借物喻人”,在写法上做以指导。

2.以中心议题统领全文。

在合作交流时,以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为合作议题来统领全文的学习,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并在书上作以批注,在品读喜欢的句子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和自己的独特理解。领悟出红树林不仅是一种奇观,而且还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生命之树”、“绿色长城”、“风水树”、“保护神”、“地球的绿肺”……这样学生就会感悟得更深,朗读得更有真情实感。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红树林》ppt课件(20页)
《红树林》课文原文阅读
《红树林》说课稿
《红树林》ppt课件4
《红树林》ppt课件3
《红树林》ppt课件2
《红树林》ppt课件1
《红树林》教学反思
《红树林》教案5
《红树林》教案4
《红树林》教案3
《红树林》教学设计2
《红树林》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