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三年级下 >>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5-12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理解、积累“不可逾越”“斩钉截铁”“疲惫不堪”等词语。
   2、抓时间线索,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登山运动员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艰辛,感悟他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了解登山运动。
    (1)出示登山运动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画面上的运动员在干什么?(登山)
    (2)登山运动是一项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它对人的意志要求极高。而攀登上(指读:世界第一高峰)是世界各国登山运动员最高的目标。
   2、介绍第一高峰。
    (1)出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师:瞧,这就是世界第一高峰,它位于中国和尼泊尔的边境。人们在1975年测出的这座山峰的海拔。看老师写一个数字(板书:8848米),这是(齐读)这个高度相当于21座金茂大厦叠加起来的高度。
    (2)这座世界第一的高峰就是——(出示图与文字:珠穆朗玛峰)看清它的名字,读准确(强调“朗”的读音)(个别读,齐读)
    (3)“珠穆朗玛”,藏语中“大地之母”的意思。这座山峰终年积雪,平均气温在-40°C至-50°C之间,即使是盛夏季节也只有-20°C,要想登上这样一座雪山谈何容易!正因如此,能攀登上这样一座海拔(生:8848米)的山峰成了所有登山运动员的梦想。板书:攀登,强调“攀”字笔顺。
   3、介绍各国登山情况(60年以前)。
    (1)介绍从南路成功登顶的例子
       师: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国曾经先后组织登山队去攀登这座世界第一高峰。1953年,英国登山队第一次从南路,也就是尼泊尔境内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1956瑞士登山队第二次同样是从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出示:两个时间和南路)
    (2)介绍从北路登顶情况
       可是从来没有一支登山队伍从北路,也就是中国境内登顶。(出示:北路)直到——(出示:1960年5月25日)(齐读)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
       是啊,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日子
   4、这一天令全国人民骄傲,令世界震惊!让我们回到1960年,让我们一起回到48年前,跟随中国登山队员去看看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着自豪骄傲之情,再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1、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具体的时间词。(卡纸张贴)
     4月9日5月初5月中旬5月24日清晨5月25日凌晨4时20分
   2、在这些时间段里,中国登山运动员在干什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板书
     1960年
       5月25日凌晨4时20分  登顶   8848米
                       19小时
                   第二台阶 8680米
       5月24日清晨 决定
       5月中旬   等待  5小时
       5月初    扎营  8500米
       4月9日    准备
   4、这些时间词似一根绳索串起了48年前中国登山健儿第一次成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一幕又一幕。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板书来连起来说一说中国登山运动员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全过程。自己先准备一下。
  三、重点感悟,体会艰辛
  (一)质疑、解疑
   1、同学们,你们看,突击队员从营地,海拔(生:8500米)出发,经过(板书:5小时)来到了“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板书)”,第二台阶的海拔多少呢?(板书:8680米)。5小时,攀登了(180米)。而从第二台阶到峰顶,队员们只爬了160多米却足足用了——(板书:19小时),你有什么问题吗?
   2、是啊!他们究竟遇到了怎样的困难险阻?为什么这第二台阶到峰顶要用整整19个小时?
   3、补充资料,感受第二台阶的不可逾越。
    (1)而这19小时正是课文重点写的内容。很显然,让队员们如此费力攀爬的第二台阶。(出示第二台阶的图片)你们看,山上红圈所在的位置就是第二台阶,它在珠峰北坡8680米至8700米处,走近一点儿看,这儿就是一段岩石峭壁,但它是通往山顶的唯一道路。从1921年到1947年,这26 年期间英国曾经先后6次想从北路登顶,(出示时间)可是每次都是爬到“第二台阶”附近被迫下山,最终以失败告终。
    (2):理解:不可逾越。
       正因如此,外国探险家说它——课文中有一个词,(出示:不可逾越,齐读)。“逾”的意思是——超。那么“不可逾越”的意思是——不可能越过。
    (3)就是这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我们的中国登山运动员却一定要征服它!
  (二)研读词句,体会攀爬的艰辛
    1、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们在攀登山峰时遇到了什么困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5节,划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
    3、整体出示两句句子:
      这里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可攀缘的地方也没有。
      夜幕降临了。寒风猛烈地呼啸着,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随身携带的氧气越来越少,困难更大了。
    4、这就是登山健儿遇到的困难,再自己读读这两句句子,你能抓住关键词通过朗读的方式表现出他们遇到的困难吗?
    5、了解困难,指导朗读
     A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你就是登山健儿,你看到这里的岩壁有什么特点?(陡、滑变红)
       岩壁惊呼是直上直下,读好这个词(生:又陡又滑)
     (3)岩壁又陡又滑,再加上没有手抓、没有脚蹬的地方,这样的山峰怎能爬得上去呢?谁能把这个句子读好?
     (4)男、女生读。你们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登山队员的困难重重。而入夜后,情况变得更恶劣了。
     B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
     (2)遇到了什么困难?(天黑,风大,氧气少,天冷)
     (3)理解:骤然
       天气的变化是大家没有预料到的。书上用了一个词是“骤然”,他的意思是(突然)。气温突然从零下30度下降到零下60度,一下子30度的温差,人怎能受得了啊!再加上此时氧气越来越少,真是困难重重!
     (4)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C感受人乏的困难
     (1)引读两句写困难的句子:
        同学们,登山健儿要攀登的(山峰岩壁——),艰难地攀爬了十几小时后,夜幕降临了,(寒风——),而此时,登山运动员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个个都(出示:疲惫不堪)齐读
     (2)理解:疲惫不堪
       “堪”就是“能承受”,“不堪”就是——
       人的体能已经到达极限了,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6、感悟人物精神。
    (1)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困难,学生读如何克服的句子)。
       师:面对重重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呢?老师想和大家配合着读一读课文,拿起书来。
    (2)出示队员克服困难的句子
       媒体出示:
        他们双手抠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
        刘连满看到这个情景,立即蹲下身子,斩钉截铁地说:“快,踩着我的双肩上!”
        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一个跟着一个,踩着他的双肩,攀上了绝壁。
        他们一个个咬紧牙关,屏住呼吸,一步,一步,顽强地向上爬……
        师:这就是登山队员怎样征服珠穆朗玛峰的表现,自己读读这些句子,看看队员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的。
    (3)感悟精神,指导朗读
     ● 他们双手抠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
      ①我们先来看第一句,面对又陡又滑的冰面队员们是如何做的?(副板书:抠指导笔顺)
      ②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抠”的动作。你们的面前就是岩壁,用力啊!那脚上的动作呢?做做看。是啊,用劲全身力气用手抠、用脚蹬。即使是这样也很难抠住,他们抠的是零下30度的冰面啊?手指早就冻僵了。谁来读好这句句子?
      ③读得真好,老师感受到了登山队员的艰难。我们一起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就这样他们好不容易爬上去,可是没上几步又滑下来,爬上去又滑下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不知多少次,爬了4米就用了整整3小时。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刘连满果断地作出了决定,谁来读
     ● 刘连满看到这个情景,立即蹲下身子,斩钉截铁地说:“快,踩着我的双肩上!”
      ①指名读
        师:看,加上分隔符,怎么读,自己练练。
      ②再指名读,理解“斩钉截铁”
       ③补充资料:同学们,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地方,呼吸会非常困难。每做一个动作都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反应,更何况是要托起三个人来。刘连满这样做意味着?(意味着他可能会牺牲;意味着他可能登不上峰顶;意味着他可能再也实现不了他一生的梦想和追求)。可是,现在这些都不在他的考虑之中,刘连满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帮助队友登上峰顶,实现中国几代人的梦想,于是刘连满斩钉截铁地说(引读)
     ● 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一个跟着一个,踩上他的双肩,攀上了绝壁。
      ①队员们深知刘连满这样做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可是他们肩负着国家的重任,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引读)
      ②这个噙字换一个字可以说成——(含)
      ③队友们为什么会噙着泪花?因为他们知道刘连满这样做——
      ④是啊,队友们怎能不难受呀!所以心中虽然万般不忍,却没有其它办法,他们只好(引读句子)
      ⑤补充资料,进一步感受刘连满的奉献精神
       师:(音乐)就这样,刘连满托起了一个又一个队友,每托起一个他就眼冒“金花”,双腿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队友把刘连满拉上第二台阶后,他全身的体力已经耗尽。他躺在零下60多度的雪地上,与队友默默告别,然后写下遗书,卸下氧气瓶,把里面仅剩的一点氧气留给队友,把登顶的机会留给队友,而留给自己的却是没有登上世界最高峰的遗憾。
     ● 他们一个个咬紧牙关,屏住呼吸,一步,一步,顽强地向上爬。
       师:夜更深了,王富洲、屈银华、贡布还在继续攀登。虽然离峰顶越来越近,但是他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可他们却——(引读句子)
      ①每走一步,都是如此艰难。这句话该怎么读,自己练。
      ②指名读
       师:这里有两个逗号,读的时候要停顿,因为他们此时已疲惫不堪。每走一步都是使出全身力气在走。谁再来读?
      ③齐读(读出步步艰难,步步惊心!读出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体会成功后的喜悦
   1、师:再也没有路了,抬头只有无尽的天空,珠穆朗玛在三个中国人的脚下。
     出示:啊,成功了!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在世界第一高峰上展开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让我们再一起读好。
   2、山顶的五星红旗在飘扬,在成功的背后,我们不能忘记他——刘连满。他同样是英雄。为了队员能登上第二台阶而甘作人梯,没有登上珠峰。在雪山上他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奇迹般地活着,但他的腿却残废了。一名记者采访了刘连满问他对当时的做法是否后悔时,他是这样回答的。
    出示:我不后悔!我的队员上去了就是我上去了,就是我们中国上去了。
   3、刘连满这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真是令人感动,令人佩服。带着这份感动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4、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为了这一刻,中国登山健儿。
   5、为了国家的荣誉,运动员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屈银华的脚趾也冻坏了。但是他们无怨无悔。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媒体出示,(齐读)
   ●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神圣的一刻: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
   ● 让我们记住为了这一刻而付出艰辛的四位英雄的名字:
   ● 登山健儿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永代代相传,就在前不久,象征“和平、友谊和进步”的北京奥运会“祥云”圣火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这是奥林匹克历史上海拔最高的火炬传递,让我们记住这载入史册的一刻。出示:2008年5月8日9时17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昆虫备忘录》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方帽子店》课堂实录
《方帽子店》说课稿
三年级下《漏》说课稿2
三年级下《枣核》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知识要点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八》教案1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鹿角和鹿腿》听课有感
《鹿角和鹿腿》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鹿角和鹿腿》说课稿2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2
《守株待兔》说课稿3
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2
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1
《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2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七》教案1
三年级下《荷花》说课稿3
三年级下册《燕子》说课稿4
部编版三年级下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下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2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六》教案1
部编版三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下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荷花》说课稿2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教案3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教学设计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