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三年级下 >>
《神秘的小岛》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5-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读准“揣”的读音。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重点理解“揣摩、瑰丽夺目、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等词语。
   2、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时间顺序讲清楚格雷海姆岛忽现忽隐的过程;能借助关联词说清楚小岛形成的原因。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3、阅读过程中,体会小岛的“神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预习】
   1、正确流利读课文。
   2、查字典理解“揣摩”,“争论不休”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等词语的意思。
   3、思考:人们为什么说格雷海姆岛是个神秘的小岛?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小岛是非常神秘的?
  【说明】
   1、第1、2题,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这一个单元的重点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在理解词语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揣摩”这个词语要求学生用拆词法来理解,“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用联系上下文理解;“瑰丽夺目”等词语则通过图片影像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预习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篇章结构有初步的了解:第3题,就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自主地了解文章内容、理清结构。同时,这个问题的思考是对课堂教学重点内容的提前渗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读准“揣”的读音,练习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重点理解“揣摩、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等词语。
   2、在老师引导下,抓住时间顺序的词语讲清楚格雷海姆岛忽现忽隐的过程,体会小岛的“神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理解字词。
   1、师:你了解大海吗?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心目中的大海吗?
   2、师补充引出第一节:大海约占整个地球表面的70.8%!面积可真大!它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又波涛汹涌,有时又像是一位幽默智慧的老人……。
    (1)读读泛红的词语:智慧、揣摩
    (2)指导书写“揣摩”,复习“揣”的拼音及标调。
    (3)理解:“揣摩”。
      (揣:估计,忖度;摩:研究、切磋;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师:当两个字都是新词时,可以先分别理解再组合起来。
   3、今天这位幽默智慧的老人又给我们抛出了一个谜语,让我们一起去揣摩、探究,去揭开它的谜底吧!板书:23、神秘的小岛
     (指导写“秘”的笔顺,学生书空桌子上)。齐读课题
  【说明】
   三年级字词教学是重点学习内容。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有侧重地进行教学:在揭题环节中,“揣”的拼读和标调;“秘”字的笔顺;运用拆字法和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揣摩”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另外,在学习第五小节时,结合理解小岛的成因,学习另外几个生字词语“熔”、“爆”、“坍塌”。
  二、反馈预习,提取信息,梳理文章内容
    师:大家通过预习课文,知道这座神秘的小岛叫——板书:格雷海姆岛。(指名读)格雷海姆岛在哪里?——板书:地中海。
   1、根据板书,用一二句话简单介绍小岛。
   2、分小节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格雷海姆岛神秘在什么地方?
   3、交流直接描写的句子。(板书:忽现忽隐)
   4、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小节写了小岛的出现和消失?
     交流:2-4节写小岛忽现忽隐的过程,第5节揭示其中奥秘。(板书:其中奥秘)
     师小结:这篇文章先介绍了格雷海姆岛忽现忽隐的过程,再揭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揭开了大海这位智慧老人抛给我们的谜语。
  【说明】
   此环节,一方面是反馈学生预习的情况,训练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理清作者写作的线索,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有助于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指导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进行复述,体会小岛的“忽现忽隐”。
    过渡: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岛“忽现忽隐”的过程,不但要自己读懂课文还要讲给别人听。
   1、从词语“忽现忽隐”的“忽”字上你感受到什么?
   2、作者怎样让我们感受到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小节。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一)学习小岛“出现”的内容,体会小岛的的“神秘”。
    1、交流并板书:
      1831年7月10日
      一周以后
      又过了一周
      不到一个月
    2、媒体出示:
      一周以后,这艘船在返航途中又经过这里,人们惊奇地发现海面沸腾的地方出现了一座小岛。
      又过了一周,地质学家霍夫曼赶来考察,小岛已经高出海面20米了。
      不到一个月,小岛竟然长到海拔60米,周长近两公里。后来,这个岛被命名为格雷海姆岛。
     (1)引读,体会“列数字”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2)指导朗读,突出词语“竟然”。
    3、根据提示(板书),讲讲小岛是怎样快速“出现”的?自己先练练,再讲给大家听。
  (二)学习小岛“消失”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小岛的“神秘”。
    1、读第4节,看看小岛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前后大约多少时间?(半年不到)
     板书:
     同一年底
    2、理解“别无他物”、“不翼而飞”和“无影无踪”,体会小岛“神秘”。
    3、小结: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小岛忽然出现,迅速长高,又以极快的速度神秘消失。怪不得人们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4、指导朗读。
  (三)抓住时间线索,复述“忽现忽隐”过程。
    1、还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是?(板书:1950年)据说1950年,两次出现前后大约多少时间?(一百多年)
    2、这里还写了一百多年后小岛的再次出现,更显得小岛的“神秘”。谁能看着板书,以“这座小岛忽现忽隐,真是太神秘了!”为开头介绍这个过程。(同桌互讲)
  【说明】
   作者通过一组表示时间的词语,写出了小岛“忽现”和“忽隐”的过程,体现了小岛的“神秘”。
   复述课文是上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借助这篇课文的资源进行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抓住时间顺序进行复述练习,既是积累语言,又是让学生感受作者表达上的特点,进而进一步体会小岛的“神秘”。
  四、小结,布置作业。
   1、课文的第二节是写小岛出现前的情景,作者做了详细的描写,下节课我们来欣赏并给画面配上朗读,所以请同学们自己回家先熟读几遍。
   2、回家作业:
    (1)给多音字注音、抄写生字词语。
    (2)与小组同伴合作,相互复述小岛“忽现忽隐”的过程。
    (3)熟读课文第二节。
  【说明】
   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需要两教时。作为一个整体,教师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作业内容应该整体性考虑。设计作业第二题,目的是与课堂教学保持一致。而且这个语言训练有一定难度,在课堂上部分学生进行了口头练习,课后让学生练一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第三题则是对第二课时的铺垫,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积累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识记“熔”、“坍”的字形,通过图像感知“水汽弥漫”、“瑰丽夺目”等词,感受海面奇异而壮观的景象。
   2、借助关联词讲清楚小岛的形成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课前准备】补第一课时的板书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巩固复述。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谁能根据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小岛的神秘之处。(每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交流)
  二、学习第二节,借助词语复述,体会小岛出现之前“神秘”的现象。
    师:课文的第二节是写小岛出现前的情景,作者做了详细的描写,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二小节。
   1、自己读读第二节,你有什么感受?(交流:景象壮观、美丽、神奇)
   2、看看书上用了哪些词语描写这些景象的?
    (1)交流(逐一出示“水汽弥漫、波涛汹涌、沸腾、隆隆的闷雷般的、蘑菇状的、光辉闪耀、瑰丽夺目”)
    (2)我们来读好这些词语。(引导:读出语气)
   3、课文又是怎样将这些词语连成句子的呢?
     随机泛红:忽然、不一会儿、随即、入夜
   4、朗读体会海面变化之快,体会小岛出现之前“神秘”的现象。
   5、假如现在你就是那艘船上的船员,请你向大家讲讲当时看到的这一神秘现象。自己准备一下,可以借助这些图片、词语。学生准备交流。
  【说明】
   第二节为描述性的语言,作者用词比较丰富,基于文本特点,教师可借助描述性的语言让学生积累背诵。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奇景的词语进行朗读积累,再圈出海面变化之快的连接词,最后要求学生学会迁移运用,运用这些词语来介绍当时的奇景。复述时,学生既要运用到书本上的语言,同时第一人称的转述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三、揭示奥秘,借助关联词说清楚小岛形成的原因。
    过渡:大海这位老人抛出的这个谜语引逗着无数人去揣摩、探究,终于有一天,谜底被揭开了。
   1、课文第五节作了介绍,默读这一节,用一句话说说谜底是什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海底火山作怪
   2、自读课文,了解原因。
    1)师:这后面几句话具体解释了火山是如何作怪的。(学习生字“熔”、“爆”、“坍塌”)
    2)看看这四句话分别写了什么?拿支笔,我们一边读一边来划出说明形成原因的词语。
     ①火山爆发,熔岩堆积形成水下山。(指导如何划关键词,师随机板书)
     ②水下山高出海面,形成火山岛。(第一第二句写的是一层意思,教师随机板书)
     ③堆积物坍塌,低于海平面,火山岛消失。(教师板书)
      随机板书:
      熔岩堆积
      高出海面
      熔岩坍塌
      低于海面
     ④如果再爆发,可能再次出现。(请一个学生读,为什么还要写这一句?)
      (师引导联系上文,“据说1950年……”,说说再次消失的原因。)
    3)小结:作者就是这样一层层把小岛出现和消失的原因写清楚的。
    4)能不能用上这些关联词来说说其中的奥秘呢?
      (一旦……就;要是……就;如果……就……)
  【说明】
   这一部分是揭示小岛“奥秘”的内容,为说明性的语言,句子之间逻辑性强。作者用一组关联词把小岛形成的原因表达得清清楚楚,要求学生复述有些难度。教学时,指导学生分句朗读,在老师的带领下划划关键词,并归纳、概括,帮助学生理清层次。其次,训练学生运用关联词有条理地表达。
  四全文复述,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小岛出现前的神秘而壮观的景象,了解了其中的奥秘,课文已经全部学完,现在就可以全文复述了。
    师:借助板书,先根据时间顺序说说小岛的出现和消失的过程,再把原因讲清楚。

  【附板书】
                  23、神秘的小岛
                   (格雷海姆岛)(地中海)
                   1831年7月10日     海底火山作怪
                   一周以后        熔岩堆积  高出海面  忽现忽隐
                   又过了一周       其中奥秘
                   不到一个月
                   同一年底        熔岩坍塌  低于海面
                   1950年

  【作业布置】
   1、抄写第二小节
   2、选择(二选一)
    (1)练习复述小岛形成与消失的原因。
    (2)把“神秘的小岛”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说明】
  第一题检测的是让学生摘抄第二段,积累文中丰富的词语,也是课后背诵要求的铺垫。第二题体现作业的差异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作相应的选择,第一题是本堂课的复述反馈,第二题是整篇课文的复述。这两个作业都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回家进行复述练习,是课堂的延伸,是语言表达的巩固训练。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昆虫备忘录》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方帽子店》课堂实录
《方帽子店》说课稿
三年级下《漏》说课稿2
三年级下《枣核》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知识要点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八》教案1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鹿角和鹿腿》听课有感
《鹿角和鹿腿》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鹿角和鹿腿》说课稿2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2
《守株待兔》说课稿3
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2
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1
《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2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七》教案1
三年级下《荷花》说课稿3
三年级下册《燕子》说课稿4
部编版三年级下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下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2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六》教案1
部编版三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下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荷花》说课稿2
《神秘的小岛》教案1
《神秘的小岛》说课稿
《神秘的小岛》教学反思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