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冯骥才《城市为什么要有记忆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冯骥才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2-2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城市为什么要有记忆感
冯骥才
①在当前中国城市地毯式的改造中,一个词汇愈来愈执著地冒出来,就是——记忆。这个并不特别的词汇放在城市的变革中便让人们感到异样、另类、不和谐、不解,还让那些恨不得把城市“推倒重来”的人颇为反感。城市难道不是愈新、愈方便、愈现代愈好吗?为什么需要记忆?记忆什么?有什么用?为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记忆而把它破破烂烂地堆在那里吗?
②首先说记忆。人的记忆分两种。一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前者是自然的,松散的,不经意的;不论记住还是没有记住,不管日久便忘或历久难忘,全是一任自然,具有感性的色彩。我们在日常而平凡生活中的记忆大致如此。后者——也就是自觉的记忆,则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却。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也都有这种自觉的记忆。
③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城市的最大的物质性的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等。地名也是一种遗产。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我们总说要打造城市的“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城市历史人文的特征。
④当然,伴随着记忆的另一半是忘却。这也是很自然的事。在城市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它总是一边创造,一边销毁,还要不断地改造与扩大,再加上灾难性的变故(包括战争与自然灾害的破坏),记忆总是在不断地丧失。在传统的城市发展中,记忆与忘却都是随其自然,是不自觉的和非理性的;拆旧建新,随心所欲。因为那时人们只把城市看做是功能的、使用的、物质的,没有看到它的个性的价值与文化意义。
⑤但是,自从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便对自己的城市产生一种理性记忆的要求,开始觉悟到要保护这些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应该说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著名的《威尼斯宪章》一出来,人们对城市的保护就非常自觉了。保护它,决不仅仅因为是一种旅游资源或是什么“风貌景观”,更是要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留住它的丰富性,使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可触与可感。当然,这些都是从精神和文化层面上来认识的。于是,文化保护便成了现代城市建设中最紧迫和最前卫的课题之一。记忆和遗产在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上变得愈来愈重要。其实遗产就为了记忆。
⑥应该说,城市本身没有自觉的记忆。这种理性的记忆,实际上是人赋予它的。为此,自觉的记忆是现代人类的文明要求与文明行为,而破坏记忆则仍是滞留在一种原始的非理性的惯性中。
⑦当然,记忆是有选择的。这里说的记忆不是个人化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某种怀旧情绪的。它是一个城市的记忆,群体的记忆。那就要从城市史和人类学角度来审视城市,从城市的历史命运与人文传衍的层面上进行筛选,把必须留下的记忆坚决守住。这样,城市的保护就决不是简简单单留下几个“风貌建筑”,摆摆样子而己;更不会随手把许多极其珍贵的记忆大片抹去。
⑧对待一个城市的生命记忆,对待一代代先人的经历与创造,必须慎重,严格,精心。对待保留下来的记忆必须尊重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任何随心所欲的涂改都会破坏记忆。就像北京南池子改造中将四合院改为四合楼——记忆己经无复存在。本质上仍是“建设性破坏”。
⑨我们强调保留城市的记忆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能够体现真实的只有是实物。那么我们就必须尊重城市历史,无权对它们任意宰割,把阅历丰厚的城市最终变成亮闪闪又“腹内空空”的暴发户,变为失忆症的患者。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的变得千篇一律的城市里,一边茫茫然无所凭借,ー边骂我们这一代无知与野蛮。
    (选自《冯骥才作品选》)
3.第①段中的加点词“推倒重来”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第③段的论述思路。
5.下列对“城市记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记忆归根结底是人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
B.承载城市记忆的有物质遗产,有口头非物质遗产。
C.群体记忆会使城市记忆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D.对保留下来的城市记忆须尊重其完整性与真实性。
6.简要分析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
7.综观全文,概括作者认为城市要有记忆的4个理由。
 
 
答案:
3.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破坏城市的历史记忆,一味求新。(两层意思,接近即可)   
4.先提出观点“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接着说一代代人创造了城市把记忆留在城市中,承载城市记忆的有两种,然后举了物质遗产和口头非物质遗产的例子,最后讲了地名的作用及打造城市“名片”的关键是体现城市历史人文的特征。   
5.C   
6.写出了在城市发展中不尊重(或任意宰割)城市历史(或记忆)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即外表光鲜美丽,内在却无文化底蕴,城市变得没有历史载体和文化底蕴。(要理解两个比喻的意思,表达接近即可)   
7.(1)可以体现城市独有的个性和身份。(2)可以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3)有利于城市的历史命运与人文传衍。(4)被人为随心所欲的涂改和任意宰割的城市会贻害后代。   
【解析】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由“城市难道不是愈新、愈方便、愈现代愈好吗”可知,“推倒重来”的意思是为求新而破坏城市建筑的行为。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概括文章的论证层次,也就是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将具有相同内容的段落进行合并。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第三段为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分别为观点句和总结句,中间部分是具体论证的内容。整段文字围绕“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这句话,从“物质的遗产”和“口头非物质的遗产”两个方面论述城市的记忆,并举例说明物质遗产与口头遗产的含义,最后一句强调城市记忆对打造一座城市的重要作用。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C项,曲解文意,由第九段““强调保留城市的记忆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 对它们任意宰割······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的变得千篇一律的城市里”可知,没有“群体记忆”才会使“城市记忆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故选C。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表现力的能力。词语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密不可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文章的论述中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先找出句中蕴意丰富的词语,“阅历丰厚”指的是城市的记忆中所承载的不可替代的“个性的价值与文化意义”“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而“‘腹内空空’的暴发户”,指的是城市被“随心所欲的涂改”,呈现出“崭新”的外貌,但“完整性与真实性”却被破坏,城市的记忆被破坏,“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选项对应的区间,然后把握观点句,从而准确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文章题目和第一段提出了“城市要有记忆”的观点,主体部分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这个观点的合理性,即“城市要有记忆”的理由。第三、四段为一个层次,论述了“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五、六段论述了“保护它······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留住它的丰富性,使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可触与可感”;第七段论述“从城市史和人类学角度来审视城市,从城市的历史命运与人文传衍的层面上进行筛选,把必须留下的记忆坚决守住”;第八、九段论述“必须尊重城市历史”,否则,“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的变得千篇一律的城市里,一边茫茫然无所凭借,一边骂我们这一代无知与野蛮”。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冯骥才《寒图》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黑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冯骥才《胡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斗寒图》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苏七块》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题)
冯骥才《大关丁》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白四爷说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艺术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俗世奇人·腻歪》《俗世奇人·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齐老太太》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木佛》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秋天的音乐》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冯骥才《粒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谁消解我们的文化——从春节的失落感谈起》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四十八样》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认牙》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神鞭》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龙袍郑》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苏七块》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冯骥才《刷子李》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玉林市中考)
冯骥才《刷子李》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云南省中考)
冯骥才《歪儿》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安徽省中考题)
冯骥才《书桌》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乡魂》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灵魂的巢》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从简朴到简约》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冷脸》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快手刘》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
冯骥才《一生都付母亲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老母为我“扎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黑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长衫老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鼓一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粗鄙的暴发户审美充斥着我们的社会》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酒婆》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摩耶之艺魂》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天籁》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冯五爷》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狗不理》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四堡雕版》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福字是最深切的春节符号》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永恒的敌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