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综合教案 >>
统编版必修上文学常识整理
作者:330602  上传者:330602  日期:21-01-27


                        必修上文学常识整理
1、《沁园春 长沙》是词,词的主要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长沙”是题目
2、词的别称有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3、词兴起于,兴盛于,宋代有婉约派和豪放派,前者的代表作家是李清照、柳永;后者的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词从字数上分,可以分为小令、中调(59~90)、长调。
4.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建立“创造社”,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出版,《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的精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主要作品:诗歌《天狗》《风凰涅架》《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天上的街市》等,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蔡文姬》等。
5.《红烛》作者闻一多,原名闻家骅huá,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6.《峨日朵雪峰之侧》作者昌耀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意绪》等。
7.《致云雀》作者雪莱,英国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8.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有《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百合花》是她的代表作。
9.《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袁隆平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0.《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属于论说文的范畴。11《芣苢》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1)“风”又叫国风。这部分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骚”指文人,“文人骚客”(2)“雅”包括“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3)“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形式: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压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1)“赋”直陈其事,即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2)“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3)“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往往“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因此有了现今的“比兴”修辞手法。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12.《插秧歌》作者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13.《短歌行》,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
14.《归园田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15.《梦游天姥吟留别》“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16.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作品有《杜工部集》
17.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18.《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19.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永遇乐,词牌名。《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特色是用典。
20.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
21. 《劝学》出自《荀子集解》。《荀子》大部分伟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
22.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23.《读书:目的和前提》作者黑塞,德国作家,诗人。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
24《古都的秋》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小说家,散文家。
25.姚鼐(nài)(1732年-1815年),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著名href='https://baike.so.com/doc/6115016-6328158.html'>散文家,与href='https://baike.so.com/doc/6222938-6436246.html'>方苞href='https://baike.so.com/doc/6333438-6547049.html'>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标题: 统编版必修上文学常识整理
文件大小: 8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330602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宁波2022届人教版高一上必修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理解性默写汇总
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ppt课件(14页)
统编版高一上语文期末默写汇编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同步测试(B卷)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同步测试(A卷)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同步测试(B卷)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同步测试(A卷)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小测试
统编版必修上期中考试范围及考点复习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古诗文理解默写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