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黄裳《重过鸡鸣寺》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黄裳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2-03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过鸡鸣寺
黄裳
三十七年以前一个冬天的薄暮,我和朋友从秦淮河畔来到了鸡鸣寺,发现这个有名的南朝胜迹,竟是这样荒凉破败的所在,内心充满了惊异,还有就是颓唐。当我们登上破烂的大殿,凭窗远望后湖时,面前差不多就是姜白石说的“游人去后无歌鼓,白水青山生晚寒”那样一幅图画。那是严寒的冬天的傍晚,哪里有什么游人,更哪儿来的歌鼓,只看到了一两个拱肩缩背,穿着破棉僧袍的和尚。在枯瘦的脸庞上,两只圆睁的大眼睛吃惊地望着我们这两位风雅的游客。还不等他们捧出茶盏,我们就飞也似的逃出大殿,逃出山门,逃下山来了。第二次游鸡鸣寺是在四年以后一个秋天的下午。那时我已经是一个记者了,刚从蓝家庄的民盟总部采访出来,想找个地方写新闻稿,就选中了鸡鸣寺里的“豁蒙楼”。结果碰了壁,原来那里变成什么“防空司令部”的宿舍了,后来只能跑到那间大殿里吃茶。这次的重访鸡鸣寺,是到南京后的第二天,一早,Y就到宿舍里来访,说是要陪我到玄武湖玩。这当然是非去不可的重点风景区。我们乘电车到鼓楼,走到玄武门。重新修整过的玄武门,朴素大方,坚实稳重,还很好地保存了明初的风貌。一进门,眼前顿时开阔,宽大的柏油路,花草树木,楼阁亭台,很像杭州的西山公园,不同的是这里有空阔的水面,更显得明净。过去我只是遥望,并没有游过玄武湖。我知道明代在这里收贮黄册,是皇家档案馆那样的地方。过去,因为年久失修,湖里长满了水草,很荒秽逼仄了。现在这一切都已有了根本的改变。出解放门,踏上了微微显得有些逼仄的鸡鸣寺路。一路上留心右面傍山的一侧,惟恐错过久别重逢的喜悦。可是,几乎已经走到靠近北极阁,却还不曾发现那条窄窄的石级和那座暗红色的小巧山门。只好折回来细细寻觅,好不容易才发现了一条登山的小路,路上也还留下些残坏的砖块,但路面两侧的石砌已经没有了。走上去,最后发现了一角断垣,上面还残留着旧日的朱红,这才最后打消了猜疑,知道这确是原来山门的旧址。前些时翻检书丛,找到了一张三十多年前留下的鸡鸣寺山门照片。那条废砖铺起的路面,看来相当整齐。那山门,也是我所见的最经济也最古朴的古建筑。小小的一座门楼,顶端有简单的装饰,两侧各有一只鸱尾。下面是蓝地填金的“古鸡鸣寺”四字,上端小字横书“勅建”两字。下面是一座小巧的门。两侧壁上嵌着“大千世界、不二法门”的门联。整个山门涂了暗红,极素朴而庄严;门联上的八个字是黑色的,那块小小的门额则是蓝色和金色的。只是这点简单的色彩配合,就能给人带来一种沉醉的感觉。我们在这里停留了好一会。从山门走上去,有颇长的一段山路,树木是有的,但没有什么参天的古木,杂草丛生,一片荒秽。走到山巅,也就是鸡鸣寺的所在了。这里却有着牢固的围墙,关得紧紧的大门旁边照例也挂着“闲人免进”的牌子。沿着山墙周围窄窄的小径,拨开没胫的荒草荆棘,兜到寺的后边,那下面应该就是著名的台城。不过什么都没有看到,只有杂七杂八的一些不成规制的房子,拥塞在狭狭的一条空隙里。我想,即使豁蒙楼依然无恙,凭栏远眺,也绝不会引起什么怀古的遐想,那是一定无疑的了。这时,呀的一声,后山墙角一扇小门开处,走出来一个人。他是跑来查看我们这两个陌生人的动静的。这里大概已经很久没有游客;即使有,也不会跑到后山墙外来看风景;说实在的,这里又有什么“风景”可看呢?只是彼此打量了一下,没有说话。我们又沿着围墙走回前面来,那人也随后从小门走进去了。当我们重新站在寺门前徘徊时,那人又从前门里出现了。终于从他口中打听到了关于鸡鸣寺过去遭遇和未来远景的约略情况。他是一位留守。是由鸡鸣寺改建的一座电子元件厂的留守。厂停办了,因为已经决定要恢复鸡鸣寺。重建的一百万元经费已经拨下,只是由于人工、材料缺乏,看来要一九八○年才能慢慢动手。这时我就顺便提出让我们进去看看的请求,同时摸出了证件。那人为难地一笑,委婉地谢绝了。不知怎的,忽然想起《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初到贾府去拜见贾赦,“一时人来回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的几句话。剩下来就只有去找胭脂井,摸来摸去终于不曾找到。后来听说,那井是还在的,并不曾填没。关于这井,作《板桥杂记》的余澹心留下了一首诗:“可怜陈主最风流,张孔承恩在下头。玉树后庭俱寂寞,胭脂井上草三秋。”
一九八○年一月十二日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游鸡鸣寺的见闻和感受时,引用姜白石和余澹心的诗句,介绍玄武湖边过去曾收贮黄册,这些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的才情。
B.开头画线处描写了和尚对我们到来的诧异,侧面表现鸡鸣寺的荒凉破败,“我们就飞也似的逃出大殿”以夸张手法突出了目睹鸡鸣寺如此景象的伤感。
C.文章写电子元件厂的一名留守向我们介绍鸡鸣寺的过去遭遇和未来远景,委婉谢绝我们进寺看看的请求,表达了作者对其古道热肠、忠于职守的赞扬。
D.文章语言质朴醇厚,情感真挚动人,如“即使豁蒙楼依然无恙,凭栏远眺,也绝不会引起什么怀古的遐想,那是一定无疑的了”一句蕴含深深的感慨。
8.本文写三次游鸡鸣寺,反映出怎样的社会变迁?请简要分析。
9.文章提及鸡鸣寺山门照片和《红楼梦》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7.C
8.①第一次游,鸡鸣寺荒凉破败,罕有游人,和尚穿着破棉僧袍,折射出三十七年前经济凋敝的社会现实。②第二次游,到民盟总部采访,豁蒙楼被充作“防空司令部”的宿舍,反映了三十三年前的政治形势。③第三次游,城市建设展现新貌,由鸡鸣寺改建的电子元件厂停办,荒凉的鸡鸣寺即将修整恢复,表现了建国后社会的发展和曾经走过的弯路,引发读者对未来的期待。
9.①写鸡鸣寺照片,突出山门之美,表达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同时与眼下的残破不堪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故地重游的遗憾和沧桑感。②引用贾赦的回话,翻出新意,既表现了重过鸡鸣寺的感伤,也包含对自己无从进寺的戏谑,使文章更具趣味。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思想感情和鉴赏其艺术特色的能力。
C.“表达了作者对其古道热肠、忠于职守的赞扬”不准确,由文中“他是跑来查看我们这两个陌生人的动静的”“只是彼此打量了一下,没有说话”“终于从他口中打听到了关于鸡鸣寺过去遭遇和未来远景的约略情况”“那人为难地一笑,委婉地谢绝了”不能得出“古道热肠、忠于职守”,文中也没有明显流露出对这位留守的赞扬之情。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相关信息、深度理解文本的能力。
本文以小见大,写三次游鸡鸣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注意捕捉相关信息,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结合文章的写作时间和文中“三十七年以前”“四年以后”“看来要一九八〇年才能慢慢动手”所涉及的历史背景,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文本。
第一次,“三十七年以前一个冬天的薄暮”“竟是这样荒凉破败的所在”“哪里有什么游人,更哪儿来的歌鼓,只看到了一两个拱肩缩背,穿着破棉僧袍的和尚”折射出三十七年前经济凋敝的社会现实;
第二次,“第二次游鸡鸣寺是在四年以后一个秋天的下午”“刚从蓝家庄的民盟总部采访出来,想找个地方写新闻稿,就选中了鸡鸣寺里的‘豁蒙楼’。结果碰了壁,原来那里变成什么“防空司令部”的宿舍了”反映了三十三年前的政治形势;
第三次,“这次的重访鸡鸣寺,是到南京后的第二天”“他是一位留守。是由鸡鸣寺改建的一座电子元件厂的留守。厂停办了,因为已经决定要恢复鸡鸣寺。重建的一百万元经费已经拨下,只是由于人工、材料缺乏,看来要一九八○年才能慢慢动手”反映建国后社会的发展和曾经走过的弯路。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前往鸡鸣寺途中不曾发现山门,仔细辨认后才找到其旧址,由此联想到三十多年前留下的鸡鸣寺山门照片。“小小的一座门楼,顶端有简单的装饰,两侧各有一只鸱尾”“整个山门涂了暗红,极素朴而庄严;门联上的八个字是黑色的,那块小小的门额则是蓝色和金色的”写照片,主要从形状、颜色等方面突出山门之美,“给人带来一种沉醉的感觉”表现喜爱之意,也与眼下的残破不堪形成对比,凸显对山门沦为废城的遗憾和世事无常的沧桑之感。
引用《红楼梦》是在目睹周边的荒凉破败,了解鸡鸣寺曾改建为工厂的情况之后,“不知怎的,忽然想起《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初到贾府去拜见贾赦……”“伤心”“不忍相见”恰好能表达作者此时内心的感伤,而明明是遭到谢绝,无从进寺,却说成“暂且不忍相见”,有戏谑的味道。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和军校《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支队政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阿Q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冯至《江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彭程《江南水弄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跑警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贾平凹《这是爱的呼唤》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
布卢姆《高高的海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普希金《驿站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毕飞宇《过年的厨房》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查德·耶茨《体面的失败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施蛰存《梅雨之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英《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充闾《守护着灵魂上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铁凝《构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世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林斤澜《丫头她妈》阅读练习及答案
蒲宁《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契诃夫《在法庭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秋雨《历史母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放火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子涵《扫地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迅《长明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