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王开岭《那些消逝的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王开岭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4-18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那些消逝的歌
王开岭
'很多歌消失了。有些歌只有极少人唱,别人都不知道。比如一些学校的校歌。'
这是汪曾祺《徙》的开头。接下来;他提到了一首家乡校歌,很感人。当时我就想;后人再写不出这样的歌了。
'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
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
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
桃红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济济坐春风。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这是首了不起的歌,区区几十字,竟把学校地理、风物美景、男女平等的新潮、传统师道、成长励志和抒情——全收进去了。用今话说,即是爱本校、爱故里、爱国家、爱传统、爱时代……远近虚实,一首校歌应有的精神之义,尽在其中。
这是真正的校歌——本土本校之歌,我甚至想,一个外国人若懂汉语,单凭此歌在中国找到这家小学是可能的,汪先生说“学校东边紧挨一个寺,叫承天寺。'神山爽气'是该县'八景'之一'爽气'是什么样的气。”
小学生不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很美。'
不懂词没什么,重要的是唱,唱它时的那股劲——那股昂首挺胸、热血沸腾的劲,那种亢奋和鲜美的精神状态。我想,那个叫汪曾祺的孩子在大幅度张合嘴巴时,或许常抬望天边的云,想象在很远很远之外、很久很久之后,自己和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一首天天住在嘴边、响在耳畔的歌,终究是一粒种子,会在幼小的心里长出什么来的。就像江苏高邮的县立第五小学,孵出了汪曾祺。
邂逅汪曾祺的歌后,我即有个心愿。能否再遇几首老的小学校歌?从而让汪先,生'玻璃般的音音'不那么孤
单,我想给它配上几位'发小'。
不久前,去江苏海门,此地是鼎鼎大名的张寒故里。
张寒,何许人也?晚清立宪运动的骨干;民国政府的实业总长及农商总长;农工商俱全的大生资本集团之老板;大量慈善公益机构和数百家学校的捐资人……
1901年,张赛组建了中国首家股份制管理、资本化经营的大农业拓荒集团——'通海垦牧公司'。眷念佣工子弟的成长,张赛不惜重金,于荒滩上创办'垦牧乡高等小学'。我读到了该校校歌——
'噫艰哉恳牧乡,苇蒿螺蛤今染梁……崛兴公千辛而万苦,
相劝兮日就而月将。
耕田读书分百世良,海有旭兮校有光。'
这首词既有沧海桑田的今昔对照,又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劝学励志;既激越明亮,又不失忧患和督导。
可谓贫贱之上的高贵,荒野之上的雅风。
'狼之山,青迢迢,江淮之水朝宗遥。
风云开张师范校,兴我国民此其兆。
民智兮国牢,民智兮国牢,
校有誉分千龄始朝。'
这首在南通传唱了百年的歌,隶属于我国第一所民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作者即张寒。和前面的歌相比,除'少年中国'的使命感,它更强调'师范'与启智的关系,百年来的南通教育,直接受益于这栋孕育师资的母体。王国维曾在此授国文,陈师曾、欧阳予倩曾来此教绘画和曲艺。杨乐、李大潜、巢纪平等数十名院十,赵无极、袁运甫、袁运生等艺术家……便是在这歌声的薰风中成长起来的。
'教育为母,实业为父',乃张赛一生的精神向导。
他不仅重视基础教育,还倡导职业技术培训,先后办了大生纱厂职工专科学校、纺织专科学校、铁路学校、吴淞商船学校。此外。还设女子学校。幼稚园.盲可学校。其实。张寒还有着更大的乌托邦梦想。即把南通建成一个理想社会的试验区,用其自己的话说'新新世界的雏形'。这么大的开支从哪儿来呢?自然是实业,1922 年,张赛70岁时,大生集团有四个纺织厂,资产达 900万两白银,同时还拥有近 20家盐垦公司,这些都充当了他那些伟大构想、高尚事业的提款机和孵化器。
我忍不住感慨'自古以来,中国人往往不是太实就是太虚。要么只顾坐而论道,要么忙于低头走路。文人往往思想力很强,行动力太弱……而张寒不,他知道怎么赚钱,知道为什么赚钱,知道怎样把钱花得精彩……他是文人的榜样,是商人的榜样,更是理想主义者的榜样!'
那晚,当地朋友陪我乘船夜游南通城,一路桨声,导游不断指指点点,每过一个桥孔,每逢一处旧式建筑,她都会轻轻说出那个人的名字……
不错,这座城市,是一个人的作品。
深夜,回到下榻的宾馆,打开新闻频道,看时代的今天又上演了什么,不出所料,依然是诡异的股市、疯长的房价、城市拆迁和钉子户、和高考有关的争吵……
关掉电视,当世界的喧哗变回一面安静的黑屏,我突然特别怀念那个人,张赛。有些人不该在光阴中消逝,有些歌不该在空气里失踪。
打开窗,海风特有的清凉袭来,楼下是万家灯火,是被张赛叫作'新新世界的雏形'的后来。离开海门前,当地报纸采访;对海门有什么建议?
我笑笑说,希望海门的每栋中小学,都有一支自己的校歌,好一点的校歌。那种在风雨操场上天天唱的校歌,那种当成精神功课、晨钟暮鼓的校歌……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汪曾祺《徙》中的一段感慨开头,自然引出对美好校歌的寻觅,与文末'我'的期望前后呼应。
B.校歌之美不仅在于歌词的精神内涵,还在于唱歌时所体现的鲜美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孩子的熏陶渐染。
C.垦牧乡小学校歌既激越明亮又不失忧患,作者以'贫贱之上的高贵,荒野之上的雅风'高度赞颂了其精神和艺术价值。
D.通州师范学校孕育了无数栋梁之材,张赛创作这首学校的校歌意在向社会表达自己以'启智'为己任的人生理想。
8.文章花了较多笔墨叙述张骞的事迹,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
9.题目'那些消逝的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答案:
(三)(15分)
7.(3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思想感情和鉴赏其艺术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级和鉴赏评价D级。
【命题解析】D项'意在向社会表达自己以'启智,为己任的人生理想”理解不当,通州师范学校的校歌寄托了张睿对“师范”的期望一启智,而非他以“启智”为己任的个人理想。
【参考答案】D
8.(6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艺术构思和表达效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命题解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考查写作内容的作用,应从结构、手法、内容、主旨等角度考虑。“较多笔墨叙述张睿的事迹”,从结构、手法和主旨来说,张睿的事迹与后文“世界的喧哗”形成对比,引导读者对文化的传承进行反思;从人物形象和写作目的来说,突出张睿的人格魅力,激励后人勇挑教育重担;而“较多笔墨”在内容上还有“丰富校歌的历史文化内涵,加深读者理解'的作用。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突出张睿的报国情怀和人格魅力,他饱满的生命能量和社会担当精神给后人以激励。将张睿的事迹与后文“世界的喧哗”形成对比,引导读者对教育的本质、文化的传承进行反思。丰富校歌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加深读者对校歌精神意蕴的理解。(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9.(6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探究题目所蕴含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F级。
【命题解析】“那些消逝的歌”是全文的线索,其中承载的情感态度可以从文章议论句、抒情句中感知到。如“这是首了不起的歌”“贫贱之上的高贵,荒野之上的雅风'等句子表达了欣赏赞美之情,“当时我就想,后人再写不出这样的歌了”流露出伤感留恋之情,“当世界的喧哗变回一面安静的黑屏”蕴含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之情,“希望海门的每栋中小学,都有一支自己的校歌……晨钟暮鼓的校歌”则直接表达殷殷期盼之意。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欣赏赞美之情。对于饱含精神内涵的校歌,作者用“了不起'“激越明亮”等语言表达了欣赏和赞美之意。伤感留恋之情。作者寻觅那一首首鲜活的校歌,面对这类校歌的消逝,有着无限伤感和留恋。殷殷期盼之意。作者反思现实的喧嚣并忧虑教育的本质、使命的实现,期望中小学能出现更多值得晨钟暮鼓、发扬光大的校歌。(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和军校《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支队政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阿Q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冯至《江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彭程《江南水弄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跑警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贾平凹《这是爱的呼唤》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
布卢姆《高高的海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普希金《驿站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毕飞宇《过年的厨房》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查德·耶茨《体面的失败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施蛰存《梅雨之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英《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充闾《守护着灵魂上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铁凝《构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世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林斤澜《丫头她妈》阅读练习及答案
蒲宁《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契诃夫《在法庭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秋雨《历史母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放火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子涵《扫地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迅《长明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开岭《在蓬莱,想一想神仙》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开岭《人生树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