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教学目的:
1、领会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
2、体会课文用语准确、有分寸的特点。
教学重点:
领会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
教学难点:
课文用语准确、有分寸的特点。
教学设想:
学生自读、议论为主,指导阅读为辅。
共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把握全文结构、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一、简介文章的背景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内和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为了鼓励广大共产党员满怀信心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江泽民同志1996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发表讲话,为广大干部和共产党员指明了方向。
二、自读课文,讲座文章结构、内容
1、词语
绳之以法:用法律制裁、约束。绳:用绳绑、捆,动词。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作出榜样。
2、结构层次
解题1、全文共三段,试以一句话概括每段话的大意。
明确:第一段,概述以高尚精神塑造人的必要性以及“高尚精神”的基本含义。
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段,论述为什么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引证
第三段,分析怎样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作结
解题2、第一段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高尚精神”的基本含义?
明确:要实现现代化,只有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才能成功。
高尚精神就是指我们党的崇高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和作风,包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发展起来的优秀传统和美德。
解题3、第二段可分几个层次?
明确: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都讲”到“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紧承上文,进一步阐发高尚精神的内涵。
第二层(从“学习和培养这些革命精神”到“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论述学习和培养革命精神的必要性。
第三层(从“邓小平还联系新时期的实际”到本段结尾)指出要把五种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中间去。
这一层承上启下,使得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必要性更加突出,论证也更加严密。
解题4、第三段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二层:
第一层(从“现在我们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到“放弃了对党员和干部的思想教育”)指出当前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现象及其危害性,并分析其原因。
第二层(从“我们讲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到结尾)
论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措施:一要弘扬党的正气;二要注意抓典型;三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
三、全文总体结构:
|
1、必要性
基本含义 |
2、为什么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
3、怎样塑造人 |
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层次清晰,说服力强。
四、重申: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全国上下“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之时,这篇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简介孔繁森、张明歧、郑培民、任长霞等事迹。
五、作业: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二、语言特点:
1、讲究分寸。
例句1、第三段开头:“现在我们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总的是好的。但也要看到党内和社会上确实存在消极现象,有些地方还相当严重,虽然是支流,必须高度重视。”
恰当地说明了主流与支流、全局与局部、一般与个别的情形。既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也不是一概而论,先说确实存在消极现象,又说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这样能使人对党风、社会风气的现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例句2、“我们要继续宣传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干部和劳动模范,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适当选择一些搞歪风邪气的典型,给他们曝曝光,有的还要绳之以法。”
对正面典型,强调要继续宣传,既承接上文“这几年大力宣传孔繁森、张鸣歧等先进人物”,又与下文形成对照。对反面典型,强调要“适当选择”,有的是“曝曝光”,有的则要“绳之以法”,体现了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政策的工作方针。
2、用词准确,词语搭配得当。
例句:“有的党员、干部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却沉溺于歌厅舞场,热衷于吃喝玩乐,肆意挥霍国家钱财”
既恰如其分,又搭配得当。
3、关联词语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严密性,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例句1:第一段中“要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没有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用高尚精神武装起来的先进分子,如果没有这些先进分子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奋斗,是不可能成功的。”
双重否定的句式加强了论述的力度和语气。
例句2:第二段中“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不但……而且……”的递进复句,论述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表达严密。
三、课后第三题:
1、沉浸:比喻牌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沉沦:指陷入罪恶的、痛苦的境界。沉浸与沉溺、沉沦在感情色彩上不同;沉溺与沉沦有程度上的差别。用“沉溺”较为恰当。
热衷:指十分爱好某种活动。热心:指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三个词语的搭配对象和感情色彩不同,用“热衷”较恰当。
浪费:指对人力、财物、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没有节制。糟蹋:指浪费或损坏。挥霍:指任意花钱。在词义范围上,浪费比挥霍广,糟蹋比浪费广;在程度上,挥霍最重。用“挥霍”较为恰当。
2、软弱涣散:形容组织不坚强,精神、纪律散漫、松懈。松散无力:形容组织不团结,没有战斗力。一盘散沙:比喻分散的、不团结的状态。后两个词语仅侧重于不团结,用“软弱涣散”较准确。
忘记:指应该做的因为疏忽而没有做。忽略:没有注意到。放弃:指丢掉原有的权利、主张、意见等。忘记和忽略都有疏忽的意思,没有主观上的故意;放弃则是主观上不去做,词义的侧重点与其余两个词有区别,在程度上也重一些。用“放弃”较恰当。
3、开展:指从小向大发展。加强:使更坚强或更有效。实行:用行动来实现。三个词的侧重点不同,开展和实行都包含从现在开始做的意思;加强则有过去已经做了,现在要加大力度,使之强化的意思,较符合实际,所以用“加强”。
四、作业
课后第四题,了解课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进一步把握议论文语言表达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