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4-04


教学目标 :
1.领会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
2.体会课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设想:
本课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先分析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内及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影响了社会的风气,针对这种情况,党的领导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二、板书课题:《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三、解题:
本文选自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于加强当的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学生朗读课文,归纳各段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板书如下: 
第一段:概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必要性及高尚精神的含义。
第二段:论述为什么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第三段:重点分析怎样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思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 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教师朗读,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所谓“高尚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提问讨论后,明确:(多媒体显示)
1、本文中心论点是:要实现现代化,只有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解说):本段提出目的,指出条件,前一个基础性前提的条件形成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高尚精神”的含义是:(学生朗读,多媒体显示)
——我们党的崇高理想,优良传统和作风,包括几千年形成,发展起来的优秀传统和美德。
过度:当今改革发展的市场经济下的社会,我们更需要讲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为什么呢?我们来分析第二段。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让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对这个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的?
2、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通过引用邓小平的话,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引用邓小平的话,进一步阐发了高尚精神的内涵;引用邓小平的话,论述学习和培养革命精神的必要性——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引用邓小平的话,把五种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中间去。(多媒体显示)
过度:既然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有如此必要,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怎样“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我们来分析第三段。 
(三)、分析第三自然段,学生默读并给本段划分层次,找出具体的实施措施;
明确,可分两层:
第一层:指出存在的消极现象、危害和原因。(多媒体显示) 
现象:
(1)沉溺于歌厅舞场,(2)热衷于吃喝玩乐,(3)挥霍国家钱财(4)为表功,弄虚作假,谎报成绩,(5)串门子,拉关系,跑官要官。
危害:
(1)败坏党的声誉,(2)影响社会风气。
根源:
(1)党组织软弱涣散,(2)放弃对党员干部的教育。
第二层:论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具体实施措施。(多媒体显示)
一要弘扬党的正气;二要注意抓典型;三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
六、 课堂小结:
我们分析了以具体实施措施造人的必要性,原因和具体的实施措施,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要注意有意识的学习和培养这种高尚的精神,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无愧于我们的国家,人民和社会的人。
七、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
1、文中提到的“精神文明”包括哪两类内容?(多媒体显示)
明确: 所谓的“精神文明”是:一指教育、科学、文化;二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
2、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五种精神是什么?(多媒体显示)
明确: 一是革命和拼命精神,二是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三是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四是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五是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谈谈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意义。
提示:可以从一个方面谈,也可以从几个方面谈。
九、板书设计:
第一段:概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必要性及高尚精神的含义。 (提出问题)
第二段:论述为什么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分析问题)
第三段:重点分析怎样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复习导入:
本文从提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必要性问题,然后精辟地分析了这一问题,最后指出具体措施,说理极为透彻,那么本文在写作特点上有哪些可资学习借鉴之处呢?
二、 板书课题
三、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 本文的论证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分析:
(1)以提问的形式通过复习全文三个自然段的内容。
8(2)用多媒体显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层:指出存在的消极现象、危害和原因。(多媒体显示) 
现象:(1)沉溺于歌厅舞场,(2)热衷于吃喝玩乐,(3)挥霍国家钱财
(4)为表功,弄虚作假,谎报成绩,(5)串门子,拉关系,跑官要官。
危害:(1)败坏党的声誉,(2)影响社会风气。
根源:(1)党组织软弱涣散,(2)放弃对党员干部的教育。
第二层:论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具体实施措施。(多媒体显示)
一要弘扬党的正气;二要注意抓典型;三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
结论:明确第一个写作特点是:
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多媒体显示)
(3)、引导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及邓小平的关于“精神文明和五种精神”的论述,得出第二个写作特点是:
运用引证法,使论证更加深刻、周密。(多媒体显示)
2、 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通过分析结合课后练习题三、四得出结论
练习题三(多媒体显示):
1、 有的党员、干部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却( 沉浸、沉溺、沉沦 )于歌厅舞场。
分析:沉浸: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沉溺:陷入不良境地,不能自拔。
沉沦:陷入罪恶、痛苦境界。
沉浸、沉沦在感情色彩上不同;沉溺、沉沦有程度上的差别;故用“沉溺”最恰当。
2、(热衷、热心、留恋)于吃喝玩乐,肆意(浪费、糟蹋、挥霍)国家钱财。
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
热心:有热情,有兴趣。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三个词语搭配对象和 感情色彩不同,故用“热衷”最恰当;浪费、糟蹋、挥霍在程度上不同,故用“挥霍”最恰当。
练习题四(多媒体显示):
第一组: 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没有这些先进分子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奋斗,是不可能成功的。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这些先进分子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奋斗,才可能成功 
分析;第一句是双重否定,第二句是肯定,课文用第一句,是为了加重强调的语气。
第二组:1、我们不是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上述的革命精神参加革命到现在吗?
2、 我们是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上述的革命精神参加革命到现在吗的。
分析: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课文用第一句,是为了加强论证的气势。
结论:本文在语言上讲究分寸,用语准确。
四、 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分析总结本文在写作有三点需要学习的地方:一是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二是运用引证法,使论证更加深刻、周密;三是本文在语言上讲究分寸,用语准确。 
五、 课堂练习: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我们不是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上述的革命精神参加革命到现在吗?
改:
3、 从延安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不是靠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国外友好人士吗?
改:
4、 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年建设社会主义?
改:
六、 布置作业 :
1、 自拟陈述句和反问句。
2、 完成练习四的后两个习题。
七、 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 
一是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二是运用引证法,使论证更加深刻、周密;
三是本文在语言上讲究分寸,用语准确。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ppt课件1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