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保卫大坝》教案1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08


       一○  保卫大坝
上海市普陀区同济二附中   杨丽华
教学目标
1、  学习文章通过场面描写渲染气氛的方法。
2、感悟人民子弟兵面对灾难所具备的精神素质。
    说明:
        本文选自钱钢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书中记录的是发生在30年前20世纪世界范围内最
大的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那一年,有一个“脚蹬翻毛皮鞋、肩背手压式喷雾器、身穿防疫
队的白色大褂,整日奔波在那片震惊世界的废墟上”的23岁青年,10年后,身兼记者和作家双
重身份,重回唐山,写出了影响深远的报告文学作品《唐山大地震》。本课文记录的是震痛人心的
唐山地震之后的次生灾害——陡河水库大坝即将溃堤,人民子弟兵保卫大坝的惊心动魄的过程。
作者用真实、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再现了那段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作为读者“揪心”的感觉直到
“艰难保卫”成功之后才“释然”。这是文章通过场面描写渲染氛围所产生的“感同身受”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通过圈划、朗读,进一步体会人民子弟兵所具备的精神素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划、品味词句等方式,感受文章所营造的紧张氛围和感人
      画面。
2、  难点: 感悟人民子弟兵“义不容辞”的朴素使命和“积极感人”的坚强力量。
说明:
        这是一篇真实、生动的纪实性报告文学,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圈划、朗读等方式,引导学
生把握文章通过场面描写渲染气氛的方法。而对于文章中所体现的人物精神,学生有可能会有“贴
标签”的思维,理解成“伟大、坚强、不畏艰难”而已。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教师有必要引导学
生进一步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和力量:面对灾难人民子弟兵“义不容辞”的朴素使命和“积极感
人”的坚强力量。这是战胜灾难的根本所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5·12汶川地震是我们每个人感同身受的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它震痛了灾区人民的心,也揪着全国人民的心,地震之后,人们还没有在悲痛中走出时,一场次生灾害又架在了灾区人民的头上,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放映地震的相关剪辑镜头,最后定格在唐家山堰塞湖)谁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一篇课文是记者兼作家身分的钱钢用真实、生动的语言记录的类似于决战次生灾害堰塞湖的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发言,共同回忆,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堰塞湖的形成。
 
 
 
 
 
 
 
 
 
 
 
 
 
 
齐读课题。
通过相似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记忆入手,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请每位同学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内容和情感基调。
2、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是一场     的保卫战。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内容和情感基调。
2、学生各抒己见:
这是一场(紧张、艰难、危险、惊心动魄、血水交融等)的保卫战。
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给学生一个整体感知文本的机会。
 
再读课文
品味思考
请学生圈划、朗读品味,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文中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作者是如何营造这种让人揪心、紧张的氛围的。
 
 
 
 
 
 
 
 
 
 
 
 
 
 
 
 
 
 
 
 
 
 
 
 
 
 
 
 
 
 
 
 
 
 
 
 
 
 
 
 
 
2、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子弟兵是如何选择生与死的?找出关键句读一读。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对关键词句进行圈划并反复朗读,感受作者所营造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预设:
(1)“陡河!陡河!”
“可怕的次生灾害!”
“大坝要垮了,绞车房要塌了!”
——运用急促有力的短句和感叹句,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2)“大震后,位于唐山东北15公里的陡河水岸,大坝下陷1米……那将是难以想象的惨况。”
——具体罗列了一系列不寻常的数字,写出了大坝的岌岌可危。
(3)暴雨中,住在水库周围的地震幸存者们乱作一团……没命地往高坡上跑。
——从人们的“乱作一团”的场面中感受到了极度的恐慌。
(4)大雨中,急涨着得陡河水像沸腾般地咆哮着……宽厚的堤坝此时竟薄得像一张透明的纸页。
——通过当时的环境描写,运用比喻、引用、拟人等手法,营造了“溃堤之险,危在旦夕”。
(5)“手磨破了,腰快断了……外边喊换班的声音都听不见了!”
——通过描写人民子弟兵的极度疲惫状态,写出保卫大坝之艰难。
……
进一步思考文本中蕴含的朴素情感和坚强力量。
预设:
(1)“在那十分钟内,谁都有可能送命,可是没有缩脖子的。”
(2)“大清早我们刚扒过死人,身上的血迹还在,人挨砸是怎么回事儿我们知道。”
(3)“可是轮到接班,没二话,上!”
……
明确:在这场“惊心动魄、血水交融”的保卫战中,人民子弟兵身上所折射出的力量:它是义不容辞的、它是朴素的、它是积极的、它是坚强的,它是感天动地的。
通过圈划、朗读、齐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真实、生动的语言所营造的“惊心动魄”的氛围,使学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
 
 
 
 
 
 
 
 
 
 
 
 
 
 
 
 
 
 
 
 
 
 
 
 
 
 
 
 
 
 
 
 
 
 
 
 
 
 
 
 
 
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进一步深入思考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和力量。
 
 
 
 
 
 
 
 
 
 
 
 
 
 
   课堂拓展
   深入思考
播放背景音乐《人在青山在》,让学生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直面灾难、战胜灾难的感人故事和可歌可泣的画面?我们该如何面对灾难?
 
 
共同回忆,共同感受,
共同思考,怎样面对灾难?
预设:
1、1998抗洪救灾的事迹
2、面对2008年雪灾
……
(学生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灾难”,对于如今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布置作业
   课堂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理归纳文章通过场面描写渲染氛围的方法。
2、推荐阅读:《唐山大地震》钱钢著
 
学生进一步品味文章营造的氛围并进行整理归纳。
作为后续作业,自由阅读。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应该有这样的整理归纳的能力和习惯。
由点到面,引导学生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
 
思路点拨
    以课文结尾为突破口:“黑暗中我们听见溢洪水道中哗哗的淌水声,一口气一松,顿时浑身发软,瘫倒在地……”,教学时可以在配乐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保卫大坝成功,“我们”为什么没有“欢呼雀跃”却是这样的状态?这是一场怎样的保卫战?
练习举隅
1、“风声雨声涛声,声声入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汶川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汶川地震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请你
写一写自己所感受到的弥漫在全国上下的感人画面和赈灾氛围。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保卫大坝》教学设计2
《保卫大坝》学案
《保卫大坝》ppt课件2
《保卫大坝》原文阅读
《保卫大坝》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