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下(初二下) >>课文练习 >>
《做个快乐的人——给女儿的一封信》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2-07


[自主积累]
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
1.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 )
A. 土壤 攘除 大嚷 瓜瓤
B.转身 旋转 转文 转动
C.血液 流血 血管 血淋淋
D.懦懦 湍急 揣摩 喘气 (04·甘肃中考题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hútù( )( ) jǔjué( )( )
liúlǎn( )( ) jiāoguàn( )( )
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1)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
咀嚼: 欣赏:
(2)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 创意:
(3)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 模仿: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有的书可供一读,有的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 消化。
(2)我单位原公章已作废,自2002年5月1日起 新公章。
(3)广州地铁三号线18个车站名经广州市地名委员会 ,已经正式确定。
A.咀嚼 启用 审查 B.品尝 启用 审察
C.咀嚼 启用 审察 D.品尝 启用 审查
5.填空
(1)本文的作者 ,祖籍北京,是 著名的 家、美国 研究生、美国两所著名学院的教授。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
(2)题目“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的含义是
(3)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4分) (05·武汉中考题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 ;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
(一)课内阅读
①读书就跟参观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
②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
③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一-
④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意译)
⑤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意译)
⑥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思”。
⑦“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
“思”是讲“思索”,让学到一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
6.作者向女儿介绍了哪两种读书方法?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7.作者为什么要引用了孔子的话?
8.你能写出孔子的原话吗?
(1)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
(2)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
9.联系全文回答:
(1)文章第二部分的内容与读书并无直接关系,可否删去?为什么?
(2)文中作者用“种番茄”打比方,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二)课外拓展 05·广东非课改区中考题
读书的“坎儿”
①有大学生问2003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的一位青年科学家:年轻人怎样才能成功?科学家回答了简单的四个字:请多读书。不只是这位科学家,几乎所有在事业上取得大成就的人,都喜欢“号召”别人读书。书籍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和生命智慧的总结,对我们认识世界和自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娇艳欲滴的玫瑰,书籍则是必不可少的氧气和阳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奔腾不息的河流,书籍就是坚固的河床。
②从一般意义上讲,读书是最没有门槛的。大学教授可以读,建筑工地的民工同样可以读;绿草连天的春日能读,白雪皑皑的冬日也能读;人来人往的图书馆适合读,一人独居的卧室一样适合读……因为读书没有太多的门槛,它才能作为一种全民的“健心运动”加以推广。
③不过,读书的无门槛是相对于书海里的普通游泳者而言的,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有品位的读书人,还真得跨越几个心灵的坎儿。
④第一,你必须是澄静的。人很难没有欲望,当年,乾隆下江南,看到大运河上熙熙攘攘,问身边一和尚:大运河有多少条船?和尚答:两条,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乾隆非常欣赏和尚的机敏,当即大加赏赐。其实,这和尚并非特别聪明,他只是深谙世道人心的奥秘而已。然而,一个人下决心当读书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欲望多的人会不自觉地把书籍分成“有用”、“无用”两种:“有用”的,他废寝忘食地阅读;“无用”的,他视若敝履。而事实上,所谓“有用”的书,往往是作用于一时的职业的,只能让我们获得物质财富;而“无用”的,则侧重于培育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可以使我们获得心灵高度。
⑤第二,你应该学会坚持。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只能一步步走近真理,而不可能完全抵达真理,这就决定了书籍的正确性永远是有限的。正因为有限,我们就得不断地跟踪事物的新进展,掌握知识的新动态,让自己的生命与面对的生活一起前进。读书没有恒心,一个人的思想必然陈旧、浅薄,我们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就会变得虚弱不堪。
⑥第三,我们一定要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书籍并不是真理的代名词,真理可以利用它,谬误和谎言同样可以利用它。一个人要对市面上良莠不齐的书籍作出选择,靠别人把关是没有太多作用的。别人的精力再旺盛,也不能看尽天下的书。何况,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别人认为不好的,你也许觉得好;别人以为精美绝伦的,你或许感觉一塌糊涂。对书的考察,最可靠的评判官是你的心灵——非同寻常的对知识的敏感,超乎群伦的观人察事的眼光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把握。
(选自《中华读书报》2005年4月20日,有改动)
10.“读书的‘坎儿’”在文中具体指哪些?(3分)
11.为什么说“读书是最没有门槛的”?根据第②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2.第④段引用乾隆与和尚的对话用意是什么?(3分)
13.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与第⑤段的哪个句子意思相近?(3分)
[中考链接]真题中撷英,把握中考的脉搏……
(一)阅读链接 (05·随州市中考题)
读“死”书与读“活”书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工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14.什么叫读“死”书?什么叫读“活”书?(2分)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16.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2分)
17.如何理解文中“‘死’与‘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2分)
18.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简要谈谈你的理由。(50字左右)(3分)
()新题链接(2005·浙江(课改区)中考题)
19.《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请选择其中一部,仿照示例,完成
读书卡片。(示例中的人物、情节、评价不能照抄)(3分)
示例:
[创新写作]共鸣中挥笔,放飞思想的小鸟……
20.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位哲人在交谈,它能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有人说,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它能给我们照亮人生的前行之路。有人说,看到好书,生活再难也要买,时间再紧也要读,因为好书是每个人的成长食品中不可或缺的营养……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也许你已经读过一本或很多本好书,想想它们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它们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也许直到现在你还没有读过理想中的好书,但你一直对好书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并期待着与它们相遇相知……
请以“读书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读书的乐趣。书写整洁、美观。
答案:
1.D 2.糊涂;咀嚼;浏览;浇灌。3.(1)咀嚼:比喻对事物的反复体会;欣赏:领略其中的趣味。(2)创意: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3)模仿:照着样子学者做。4.A 5.(1)刘墉;台湾;文艺;硕士。(2)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读书要达到快乐的境界,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的享受。(3)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6.精读、浏览。修辞:比喻、引用。7.引用名人名言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8.(1)“学而时习之不易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9.(1)讲述了到自然博物馆参观的事情,运用了类比。作者运用女儿以前经历过并有所认识的事来作类比,一是有利于说明事理,二是利于对方理解接受。(2)作者用“种番茄”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学以致用或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的道理。作者的观点是正确地。看法:读书的目的是从中获取知识,并加以运用,这样才会发挥知识的作用,否则,就是“死读书”。10.3分 太多的欲望;没有恒心;不能分辨是非。11.3分 人人可以读;时时可以读;处处可以读。(每个要点1分)12.3分 意在论证人们的欲望太多,因此读书人必须澄静。13.3分书籍的正确性永远是有限的。(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只能一步步走近真理,而不可能完全抵达真理,这就决定了书籍的正确性永远是有限的)。14.①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1分) ②读“活”书,是指读书要侧重联系实际,活学活用。(1分)(也可用原文回答) 15.可用原文第⑵自然段中句子“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死’书……后读‘活’书”,也可以概括为“先读‘死’书,后读‘活’书”。(3分) 16.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强化和论证。(1分) ②引用古语阐明了“死”,“活”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有相互为用,相互补充的关系。(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17.能理解为“‘死’,‘活’之间的辩证关系”(相辅相成)或“‘死’是基础,‘活’是一种提高”均可(意思相近也可给分)(2分) 18.言之有理即可(3分)19.略(3分,其中“所选栏目”一栏不计分,“主要人物”“相关情节”“人物评价”每栏各1分,“人物评价”一栏可以就相关情节评价,也可就整部书评价,言之成理即可。)20.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理解性默写练习
《蒹葭》同步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步练习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2
《核舟记》《赤壁赋》测试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练习题2
《马说》练习题4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练习题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同步练习2
《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练习2
《登勃朗峰》练习题2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练习2
《壶口瀑布》练习题2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练习题2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练习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题
《最后一次讲演》练习题2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练习题2
《核舟记》练习题
《小石潭记》练习题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2
《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2
《大雁归来》同步练习2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2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
《灯笼》练习题2
《安塞腰鼓》练习题2
《回延安》练习题
《社戏》练习2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给女儿的一封信》ppt课件2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给女儿的一封信》ppt课件1
鄂教版《做个快乐的人——给女儿的一封信》教案2
《做个快乐的人——给女儿的一封信》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