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4-03


教学要点: 
    学习表现孔子生存智慧的选文,讨论并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1、重点:学习有关语言知识,除第6、10、11、12则选文以外,其它选文都应精讲。 

    2、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这些成语,其实都出自孔子之口,都包含了孔子的人生智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则表现孔子人生智慧的语录。 

    二、疏通12则语录

    (1)指明学生集体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2)探讨重点字词。学生提出问题,互动解决,教师加以点拨。 

    知:通智      末:无      食:通蚀          文:掩饰(文过饰非)  

    弘:扩大、发扬     躬:自己      宰:城邑的长官     无:通毋,不要  

    而:连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如果”或“却”,这里可以理解为“却”  

    兵:武器           岁:时令      舍:停止

    (3)翻译12则语录。学生翻译,互动解决,教师点拨。

    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 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 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

    10、【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11、【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12、【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三、探究研讨12则语录的思想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12则语录的阅读体会,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组内其它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总结、深化,要点如下: 

    1、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第一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不要装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这句话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一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知道却要装知道就可能闹笑话;二是装知道就会关上学习求知的大门,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动力;三是要分清知道的与不知道的,知道的不需要过分重复学习,不知道的才是学习研究的重点。 

    第二则:这几句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提供具体的帮助,如果遇到问题搪塞应付,谁也帮不了他,谁也拿他没有办法;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脑子,老师对他才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来说,其作用就不大。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第三则:一是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是正常的,所以不能害怕犯错误,畏惧犯错误的人不可能取得进步;二是犯了错误不改正就是真正的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是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跌倒。 

    第四则: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对领导者、公众人物而言尤其是这样;二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的人们的尊重。 

    第五则:一是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会闹笑话,会让人瞧不起;二是要有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勇气,因为只有暴露出来,才能得到纠正;三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能不能改正错误。 

    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来回答。

    第六则:人能把道扩大,不是道能扩大人。道在这里既是指孔子的主张、思想,人自觉修身,可以扩大道,但道本身不能扩大人。境界是自己修炼来的,而不是别人赐予的。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

    第七则:一是一个人要善于自省,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要少责怪别人,而不要老是责怪别人会推托客观原因,这样才有利于真正解决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善于自我批评,就会减少社会内耗,提高办事效率;二是从自身找原因,是避免矛盾,减少怨恨的重要途径。 

    5、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第八则:一是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会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甚至使人学会作假,而这些都会影响人达到真正的目的;二是不能被小利益吸引,一个人太在乎小利益,就会忘记大根本,而区分小利益和大根本是至关重要的。 

    6、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

    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第九则:一是信用是人的立足之本,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二是强调信用不仅指对人要守信,还要注意对自己负责,守信自己的信仰、目标,不能迷失自己。 

    第十则:对一个政府来说,守信对人民的承诺是他站得住脚的根本。 

    第十一则: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只有在矛盾冲突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 

    第十二则:一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二是时间流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三是珍惜时间,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2)讨论课后第二题。先指导学生理解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对“信”的辩证分析。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谈一谈松柏有什么样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25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30页)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16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38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30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29页)含教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课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文和译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练习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课件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步练习
《论语》选修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2(第二课时)
《论语》选修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