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教学反思 >>
《牲畜林》教学反思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1-13


“挑战重力”之后 ——《牲畜林》教后反思

 宁波鄞州高级中学  任甘

最初是在王小波的杂文里看到卡尔维诺的名字,小波对他推崇备至,于是便带着好奇买了他的作品来读。我记得那天阳光明媚,从书店出来,就坐在附近公园的木质长椅上翻开了他的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径》,然后就再也没有放下——我一下子被其独特的视角和叙述艺术吸引了,这是一部“写在游击战争边缘的故事,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无关,却传递了色彩、节奏、心酸的味道”。接下来便带着极大的热情读了《烟云·阿根廷蚂蚁》、《看不见的城市》、《帕罗马尔》、《为什么读经典》和《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卡尔维诺向我展示了小说叙述艺术的无限可能。

在拿到了人教版的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后,我很惊喜,因为小说是我最为喜爱的文学体裁。我觉得这是文学里的综合艺术,就如音乐里的交响乐,包含了极丰盈的内容。更令我惊喜的是,曹文轩选入了卡尔维诺的短篇小说《牲畜林》。然而,当我满怀热情备课的时候,却发现不少同行对《牲畜林》的解读还停留在传统小说阶段,比如认为村民们缺乏政治觉悟,没有民族责任感,没有爱国热情,只关注个人私利,是麻木的,是不仁的等等。这让我很惶恐。就是带着这样的惶恐,我重读了卡尔维诺的一些作品,尤其是他的美国讲稿《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并对我们的小说教学展开了个人的思考。

卡尔维诺在讲稿中写道:“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文学是一种存在的功能,追求轻松是对生活沉重感的反应。”他从神话原型、科学理论、文学创作等方面严谨地论证了“轻逸”的存在,说明这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轻,它作为一种文学遗产应当被继承和发扬。而《牲畜林》在各个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创作观。因此,我从轻逸出发对《牲畜林》的形象、语言和结构做了自己的解读,写下了《对重力的挑战——谈卡尔维诺<牲畜林>的“轻逸”》一文。接着我想,这样的解读是否可以应用于教学呢?于是就有了上面的教学设计,还主动要求开了堂研讨课,请组里的老师指导。

读书,作文,教学,研讨,就这么在无意中形成了一个所谓的模式。下面就综合组里老师的意见和我自己个人的看法做一些不成体系的反思。

一是传统小说教学与现代小说文本之间的悖逆。我们传统的小说教学基本上是在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之间做文章,这在大部分古典小说的解读上是没有太大问题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小说创作观的改变,现代小说所呈现的风貌已无法用传统的三要素来概括了,许多新的元素已经融入了小说创作,比如虚构、视角、场景等等。这时,如果还纯粹地用传统手法去解读现代小说,不可避免地会闹出许多笑话。那么,如何解决这个悖逆呢?我觉得,一个比较笨的办法就是去研究现代小说本身,去阅读这些小说,自己尝试着走进文本。其实,一部经典的小说就是一个独立的心灵世界,尤其是现代小说,它的这个心灵世界构筑得很精致,我们只有进入这个世界,才能感受到它的妙处。然后,不妨去读读现代小说的创作观,看看那些创造充满魅力的心灵世界的人是怎样思维的,为什么会这样思维。比如杜拉斯,她的《情人》是由断裂的文字、欺骗的情感、艺术的韵律组成的。她曾说过,人的回忆很多时候是不真实的,当我们刻意去想过往逝去的岁月的时候,常常有意无意地要改变它的原貌,所以到最后,真实和幻想缠绕在一起,分不清彼此。当我们真正进入现代小说的心灵世界的时候,才不至于产生太大的误读,才能在小说教学上区别对待。

二是小说解读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转换。这是个比较老的问题,探讨的是教学艺术,我的教学设计最大的问题也出在这里。整个设计结构很清晰,从形象、语言和结构三方面来解读《牲畜林》的“轻逸”;然而正是这种清晰把课堂框定了。评课的王剑虹老师打了个比方,吃一个鸡蛋,先不要管这是哪只鸡生的,只管拿来品尝,等品出滋味来之后再去研究为什么好吃,有没有营养价值。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关于这个比方我想做点发挥,因为吃鸡蛋是有讲究的。首先你要决定是生吃还是熟吃。生吃营养好,但肠胃不好的人容易拉肚子;熟吃易消化,但营养价值就相对下降了。如果是熟吃,还要看是喜欢老一点的还是嫩一点的,我知道有种方法煮鸡蛋特别嫩,就是在煮鸡蛋的水里加点食醋,据说还可以保住营养不流失。然后你要决定什么时候吃,据说一大早起来空腹吃鸡蛋不好,要等到上午九点左右和下午三点左右吃最好,这是从营养学角度讲的,我不知道是否科学,但我觉得,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不可规定死了。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教学,当我们有了对文本的研究后,在不同的教学现场,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当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这个话题谈得很多,但确实是无止境的。

    卡尔维诺的书我没读完,读过的书也没理解透彻,而且还有很多个卡尔维诺在等着我去读。所以,从读书、作文到教学、研讨,最后还应当回归读书,这是一个无止境的循环。最后,请允许我套用卡尔维诺的一句话作为这篇教学反思的结尾:我们要努力探索教学艺术的无限可能。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牲畜林》ppt公开课课件(59页)
《牲畜林》导学案3
《牲畜林》导学案2
《牲畜林》ppt课件(21页)
《牲畜林》ppt课件(19页)
《牲畜林》教案8
《牲畜林》说课稿
《牲畜林》教学设计7
《牲畜林》练习题
《牲畜林》学案
《牲畜林》教案6
《牲畜林》教案5
《牲畜林》课堂教学实录
《牲畜林》ppt课件5
《牲畜林》教案4
《牲畜林》教学设计3
《牲畜林》原文全文阅读
《牲畜林》ppt课件4
《牲畜林》ppt课件3
外国小说《牲畜林》《半张纸》教案
外国小说欣赏《牲畜林》教案2
《牲畜林》ppt课件2
外国小说欣赏《牲畜林》ppt课件1
《牲畜林》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