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明湖居听书》教案7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2-19



明湖居听书 
【教学目标】:  
1、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描摹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简介作者及作品,导入新课。  
刘鹗,字铁云,江苏人。《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1888年因治理郑州段黄河有功升至知府。庚子(1900)年,他买谷赈济北京饥民,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老残游记》不是作者刘鹗的自传,但刘鹗的很多生活经历、政治观点和道德理想都融聚在作品当中,可以说,主人公老残就是作者刘鹗的艺术化身。刘鹗(1857~1909),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出身官宦之家,继承家学且天资聪颖,但他无意于仕途,而热衷于治河、算学、医学等经世致用的学问,想要干一番对国计民生有利的事业;还曾经写过我国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铁云藏龟》。受当时社会思潮和西文科技的影响,他建议政府借外资修铁路、开煤矿,被时人斥为汉奸;八国联军侵华时,刘鹦不忍心看北京粮荒的惨状,从俄国人手里贱价买出大米卖给百姓,几年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死在那片土地上。刘鹦是一位时代的先行者,也是一个失败的改革者,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和他对社会、时局、学术的很多看法,都在《老残游记》这部他晚年的著作中反映了出来。 
 阅读重点:体会作者“哭泣与醒世”的创作意向。 内容梗概 《老残游记》从1903年开始在《绣像小说》、《天津日日新闻》等报刊上连载,共20回,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后来又有二集九回和外编残稿约一回面世。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30种版本行销世界,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 老残姓铁名英,号补残,以走江湖行医为生。他本是江南人,因为在山东千乘郡治好了一个大户的奇病,被留下来住。一天他与朋友相约到登州蓬莱阁游玩,遇到一条破烂快沉的船,老残等人好意要将罗盘借给他们,却被斥为“卖船的汉奸”打下海去。这时老残惊醒,才发现是南柯一梦。 过了几天,老残辞别主家,去济南大明湖观光。在那里,他欣赏了大明湖、趵突泉等地的美景,听到精彩的白妞说书,还为一个山东巡抚的幕僚高绍殷治好了病。经高推荐,求贤若渴的巡抚张宫保要向他求教,但老残无意做官,往曹州而去。 在曹州一家旅店里,老残听说了几件关于地方官玉贤的故事。这位玉大人号称清官,办案十分厉害,到任不到一年,就用“站笼”之刑站死了两千多人:于家4口,被强盗栽赃,王贤不问青红皂白就治了罪;一个布贩醉后说出一桩冤案的真相,也被抓来站死;杂货铺老板的儿子因为说了几句不满的话,又被当强盗处死……曹州人个个惶恐不安,即使路上掉个包袱都不敢去捡,更不敢不说他“是个清官”。听了这些,老残心中非常愤慨。 进了曹州府城,老残碰巧遇到以前认识,现在新署城武县的申东造。在申东造的请求下,老残向他推荐了自己的莫逆之交、武学大家刘仁甫治理盗案,并商定由申东造的弟弟申子平去送邀请信。 申子平受命去桃花山寻访刘仁甫,因为雪路难行,又遇猛虎阻挡,只好到沿途一户人家投宿。谁知这家做主的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名叫王与姑,不仅相貌端庄娴雅,而且能诗书、善音律,与申子平夜谈,大胆地批评儒、释、道三教和宋儒理学;不久又来了一位黄龙子,从山居生活一直谈到“北拳南革”(指义和团与革命党),使申子平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边老残要回省城,走到齐河县,却因黄河结冰挡住去路,找旅店住了下来,又遇到一个故交、将要做知府的黄人瑞,并听黄人瑞谈起了一桩案子: 贾家十三口被人谋害,死因不明,因为验出亲家魏家送来的月饼中有半个有毒,主审官刚粥便断定魏氏父女投毒害命;魏家家人为救主人送银两来疏通,更被刚粥一口咬定是犯了罪才会托人行贿,用严刑逼供,使贾魏氏承认因奸杀人。 因为案子疑点多,老残不满于酷吏草管人命,写信请张宫保派人来重审此案,并亲自出马调查,查明是贾家女儿与人勾搭成奸,不满嫂嫂阻拦,用一种使人昏迷不醒的药水迷倒了家人,陷害贾魏氏。 不但查明了案子,老残还在黄人瑞等人的协助下,救出了妓女翠环、翠花。翠环本是财主家的女儿,因为官家治黄河时不顾实际情况,照搬古法,使黄河发生水灾,百姓家破人亡,翠环也沦为娼妓。经黄人瑞、翠花等人撮合,翠环嫁给老残为妾,改名环翠 
二、朗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台上、台下的反应来理清结构:  
本文结构图:  
时间: 次日九点钟以后  
地点: 明湖居  
人物: 老残、众多听众、艺人、歌女( 黑妞、白妞)  
事件: 听书( 唱书) .  
听书前:  
台上: 空洞无人,设备简陋  
十点钟    
    台下: 拥挤热闹 ( 侧写烘托)  
    台上: 仍空洞无人 先声夺人)  
十一点钟  
   台下: 更拥挤热闹  
   台上: 男人( 丑陋、弹曲、动心)  
十二点半钟  
台下: 叫好不绝  
听书时 :  
台上: 黑妞姑娘( 十六七岁) ─清脆婉转,百变不穷  
弹罢数分钟 ( 侧写正写)  
台下: 老残感觉: 以为观止。  
两人对话: 白妞更好. 映衬对比)  
台上: 白妞姑娘( 十八九岁) ─清秀动人、唱书妙绝  
正热闹时 无比奇妙 精彩绝妙  
台下: 鸦雀无声─暗暗叫绝─轰然雷动    
听书后:  
闹声稍定 台下: 少年盛赞白妞,众人交口称是  
三、分析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一)侧面描写:在白妞出场前写戏院盛况,琴师的演奏,黑妞演唱,观众议论,烘托白妞高超技艺。  
1、戏院盛况  
  (1)说明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欣赏白妞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小时赶到戏院,不吃饭,烘托了白妞说书魅力无穷,为白妞出场渲染了浓烈气氛。  
  (2)来的各方面人,说明白妞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人物都有吸引力。  
  (3)戏院嘈杂场面描写,为白妞出场肃静埋下伏笔。  
2、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评论  
  写琴师用先抑后杨的手法,先写相貌,写小调,再写绝妙的轮指,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设下伏笔。  
  写黑妞从外貌与演唱两方面,目的在于:  
  (1)为写白妞设伏笔,可以省去笔墨。  
  (2)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像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然后用观众评论(第245页)使文章绝路逢生,从而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之高、绝妙。  
第二教时  
一、继续分析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二)正面描写:出场、演唱、反映三方面写。  
1、白妞出场  
  先写外贸,紧接着写梨花简的几声叮当,鼓棰子的两下轻点,两眼一顾一盼,来写她出场时的动作和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2、白妞说书  
  描写白妞说书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作者首先用声音的高低、缓急,把演唱分五个部分:  
(1)初不甚大:演唱开始  
(2)越唱越高:演唱发展  
(3)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4)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  
(5)人弦俱静:演唱的结束  
  使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  
作者具体地从听众的感受出发,用大比喻,以人们的感觉、视觉形象,赋予声,细致描写,多处用此。  
人参果:舒畅  
熨斗熨:伏贴  
钢丝:尖细、高亢、有力  
登泰山:险、奇、不断升高  
黄山飞蛇:轻快、回环、多变  
东洋烟火:形色兼备,多姿多彩  
(1)用感觉设喻:通感  
(2)用视觉设喻:通感  
(3)用容易体会的声音设喻:比喻  
说唱的音乐转瞬即逝,作者却借助于精妙的比喻,把白妞说书的或高或低或缓或急,形象地描摹了出来。从发展、跌宕、高潮、结束,其音乐的过程一目了然,不能不让人赞叹其技艺的精湛。  
作者为了突出白妞演唱还用了对比手法,层层烘托步步映衬。节选部分共写三个人物,无论琴师、黑妞都是为了写白妞的演唱技艺。  
小结:“水涨船高”、“山外青山楼外楼”,这四处无一处写白妞,实则处处写白妞,这就是铺垫,就是侧面描写,从而烘托的妞说书的精湛技艺。(再出示完整的鲜花图)。整篇课文就是以鲜花样凸现在大家面前,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铺垫,浑然一体,鲜明生动。  
二总结课文:  
(一)这篇课文主要写白妞高超的歌唱艺术。为了突出这一中心,在写演出之前,先写场内热闹场面,先写琴师和黑妞,先写场中的议论,这些都是为突出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烘托和铺垫的。然后,作者集中笔力,正面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最后,写听众的反应,高度评价白妞说书的效果。  
分别分析如下:  
1 . 明湖居是一个戏园子。  
\' 听书人多: 当官的;做生意的;读书人。  
下午一点钟才开始,可十点钟园子已坐满。  
台上、台下对比: 空洞无人 热闹  
侧写场内热闹场面,有力烘托白妞说书的魅力,渲染了气氛,与白妞出场寂然无声形成鲜明对照。  
2 . 写琴师和黑妞,也是为白妞说书作烘托和铺垫。  
写琴师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貌甚丑陋,开始弹琴琴声也不动人,最后轮指弹奏,动人心弦,突出轮指弹奏的高超技艺,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笔。  
写黑妞容貌、服装,细致说明她朴实、纯洁,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装描写节省笔墨,以便集中笔力写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转的特点。但她的技艺远不如白妞,因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就这样层层铺垫,烘云托月,很好发挥琴师、黑妞的陪衬作用。  
3 . 借观众之口议论,将黑妞白妞说书互相比较。  
黑妞: 好! 是白妞教的,别人可说得出,别人能学一两句  
白妞: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法学到手 (对比、烘托、先声夺人)  
4 . 白妞说书;  
⑴白妞登台: 貌不惊人 但一举一动,一顾一盼, 就使观众为之倾倒。( 动作、眼睛)  
⑵白妞说书: 运用大量形象、贴切而生动的比喻。  
声音: 低─高─极高─陡然一落愈低愈细─无声─忽起─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霍然一声、 人弦俱寂  
说唱 ,听觉: 感觉妙─伏贴─畅快─暗暗叫绝 ─屏气凝神不 敢少动─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本文的比喻句,使难以捕捉的没有实体形象的声音美,变成了可见、可感的实体形象,借助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引起读者丰富多彩的联想,深化了作品的意境,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  
5、 听众评价: 借一湖南少年之口用了两个典故。  
(二)《明湖居听书》一节不涉及谴责的内容,是该书中以描摹生动而素被人所称道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胜地描绘出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所谓侧面描写,指的是文中那些铺垫的笔墨;正面描写,指对白妞说唱所作的直接描写。说唱的声音之美,并无实体形象,全靠听觉鉴赏,直接描写很不容易,但作者却写得很成功。他选用可见到的形象、可经历的事情、可体验的感觉作喻体,使读者借助其他感官来体会声音的美妙。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现在的修辞学上称之为“通感”。课后还要对文中的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特别是“通感”的修辞手段细心体会。 
  

张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11
《明湖居听书》测试练习题
《明湖居听书》复习指导ppt课件
《明湖居听书》练习题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4
《明湖居听书》教案10
《明湖居听书》教案9
《明湖居听书》学案3
《明湖居听书》学案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9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8
《明湖居听书》教学反思(2篇)
刘鹗《明湖居听书》课文阅读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6
《明湖居听书》赏析
《明湖居听书》教案8
《明湖居听书》教案6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5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4
刘鹗《明湖居听书》mp3音频朗读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5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7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3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2
《文学的趣味》《明湖居听书》同步练习
《明湖居听书》教案3
《明湖居听书》教案2
《明湖居听书》教案1
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阅读及下载
《明湖居听书》ppt课件1
刘鹗《老残游记》小说阅读
《明湖居听书》课堂实录及评说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